孙太利:加强顶层设计 优化国家标准体系
——专访民建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孙太利
- 发布时间:2016-03-22
- 浏览次数:34996
孙太利举了一个典型的案例,让记者印象深刻。
国家强制性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历经十多年未完成修订。该标准E1级甲醛含量的数值定位1.5mg/L(E1级标准,干燥器法),使我国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标准长期低于欧美、日本等国际先进水平,导致国内一些人造板生产企业怀着蒙混过关的心态,把低甲醛释放的产品出口,而把高甲醛释放的产品留在国内使用。近年来,我国室内甲醛污染事件经常发生,而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4年6月5日发布的WHO第153号公告就已宣布,甲醛为Ⅰ类强烈致癌物。
国家强制性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于2001年颁布,2005年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修订申请,200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2012年2月国家林业局组织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对该标准的修订,但至今仍未完成审定发布。
“该标准历经十多年未完成修订,暴露出国家在标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孙太利表示,目前,有些国家标准明显滞后于生态文明,滞后于老百姓健康需求,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国家标准在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对标准的检测方法、使用环境、相关数据缺乏先进性、统一性。国家强制性标准修改缓慢,监管不到位,缺乏问责制。
“‘十三五’期间,应对国家标准管理工作进行梳理,不让落后的标准拖住‘十三五’规划的后腿。”孙太利表示,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的出台,表明了国家要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的决心。
孙太利表示,在“十三五”期间,加快优化国家标准化管理工作,应从几方面努力: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国家标准体系。在制定国家标准过程中,应以中国标准国际化为目标,要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坚持国家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建议对以往的国家标准进行梳理,优化国家标准体系,对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对滞后于绿色、滞后于安全、滞后于老百姓健康的标准,该废除的废除,该修改的修改,该创新的创新。对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或企业在执行中有一定困难的,可以设置1-3年的过渡期。这样,既坚持了标准的先进性,又考虑了行业或企业的现状。
二是创新和完善国家标准制定、修改、废除的流程。在制定国家标准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受标准影响的各方意见,严格保证标准制定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行业利益的关系,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要避免由于处理不当这些关系,使标准危害了国家利益,伤害了老百姓。在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的组织结构上,除了本专业的技术专家、主管部门、企业人员外,应吸纳第三方或消费层面代表参与,有的也可以聘请国外专家、学者参与。严防某些参与制定标准的主体(例如某些高度垄断行业)在制定标准时一枝独秀。
三是落实责任主体,强化社会监督。政府应明确标准制定各参与方的责任主体,在标准的提出、制定、审批及修订等环节上,设置明确时限,缩短标准审批周期,加快标准“落地”速度,强化标准制定主体的实施责任。对于非强制性标准,要充分利用市场监督机制,拓宽消费者维权渠道,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
四是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全民标准化素质。政府应从战略性高度,规划标准化人才培养,推动标准化专业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标准化人才培训。重点培养国际型标准化人才,提高全民标准化的素质。
五是积极接轨国际,拓宽国际影响。“十三五”期间,应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突破口,发挥标准化的服务支撑作用,全面深化与国际社会在标准化方面的多边务实合作和互联互通,积极推进标准互认。加快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高我国标准化的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