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澄:顺应互联网时代 加快“泉州制造2025”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
- 发布时间:2016-03-02
- 浏览次数:31640
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
参与《中国制造2025》讨论。
谈国内制造业现状
规模世界但“大而不强”
“我国的制造业规模连续五年居世界,但仍"大而不强"。”谈及国内制造业发展现状,段正澄一针见血。
段正澄说,“不强”的具体表现为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仍低水平运转。相形之下,发达国家创新驱动有力,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增材制造(3D打印)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与此同时,三大方面的变革不可忽视——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制造方式变革;
第二,产品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第三,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综上,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段正澄说,这是必须认清的现实。
谈制造业发展未来“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梦
当互联网时代席卷全球,段正澄说,包括互联网、信息等技术的发展,中国制造业迎来加快发展的机遇,对制造业泉州而言同样如此。
“因应新形势,"中国制造2025"正是国家力争"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部署中的步。”段正澄指出,按照这一部署,到2025年,我国基本实现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制造技术要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实现高层次的技术升级和转型。
终,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内制造业将出现四大转变:
——创新驱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质量为先,由低成本竞争向质量、效益竞争转变;
——绿色发展,由资源消耗大、排放多向绿色制造转变;
——结构优化,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谈制造业根本性变革
将从大批量生产到大批量定制化生产
段正澄特别还提到,眼下,制造业发展阶段已从数字化、网络化逐渐发展进入智能化。所以,正如“中国制造2025”所定位,智能制造将是中国制造未来的主攻方向。通过智能制造,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提升,污染排放水平降低,产品质量提高,更重要的是个性化定制的生产能力也将大幅提升。
在段正澄看来,从大批量生产,到大批量定制化生产的里程碑式变革,正是未来整个制造业系统将迎来的根本性变革。“未来的制造业,不是我生产什么,你购买什么,而是你需要什么,我生产什么。”段正澄说,这简短话语表达的题中之意,就是德国正在大力推进的工业4.0。
智能制造的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当然也相对滞后,但段正澄在报告中举例说,尽管如此,大可不必妄自菲薄。经过国内部分科研课题组与相关工厂、科研院所共同研发,包括大型螺旋桨加工切削力自适应控制、精度闭环控制的数控曲轴高速磨床、激光切割焦点位置自适应控制等在内,一系列“泛”智能化功能数控装备的技术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
谈泉州印象
文化名城和制造大市引人入“胜”
出生于1934年的段正澄院士,已是耄耋之年。心态十分年轻的他在讲座上戏谑地自称“我是80后”。
翻看履历,这位“80后”可不简单——长期活跃在先进装备创新研发的线,致力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机械加工自动生产线、数字化加工装备、数字化放疗装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创新成果。不仅如此,他还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讲座伊始,段正澄院士还谈及自己的泉州印象——“泉州不仅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也可以说是世界范围的历史文化名城。”他这样褒誉。而就自己的专业范围,他表示,制造业有良好基础的泉州,是“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这些都吸引他来到这里,对泉州制造产业和制造企业做一次实地的探访,相信将为自己的研究带来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