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网

登录

王金宝:“智慧城市”需要大智慧去解决

——专访中城智慧城市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金宝
发布时间:2015-12-23
浏览次数:19393
     【工控中国  行业精英】 有着理工科思维的王金宝看问题非常冷静客观。他直言"智慧城市’这个话题说起来蛮沉重”,又表示,在“大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我们既要看到成功者如何成功,又要看到失败者为何失败。

中城智慧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金宝
     “智慧城市”更像是锦上添花

      记者:为何说“智慧城市”这个话题蛮沉重?

      王金宝: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家都认为要干,也想干。但在资金安排和政府现有资源上比较紧张。据我了解,现在很多政府资金都用来解决非常具体的民生问题了,而对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投入的经费不是太多,而“智慧城市”更像是个锦上添花的事情。

      记者:亲身参与不少项目的建设后,你现在如何理解“智慧城市”?

      王金宝: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智慧城市”。我经常把“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比作一个魔方的六个面,如平安畅通城市、运营城市、幸福宜居城市、无线数字城市、低碳生态城市、美丽和谐城市等,都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则是这个魔方的核心。


      其建设重点应是城市综合运营服务中心,包括城市综合运营平台、城市应急指挥平台、城市决策分析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安全平台等,以及云存储大数据中心、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等。当然还包括各委办局使用的行业管理和民生服务系统。

     记者:你怎样看待这一理念在中国的推进前景?

      王金宝: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在中国方兴未艾,投资建设规模已达两万亿之多,从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规划超过817亿元来看,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壮观。“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必将驶入快车道。

     记者:看来对于“智慧城市”,你依然是很乐观的。将其作为自己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王金宝:“智慧城市”能够应对城镇化加速带来的诸多挑战,例如人口剧增、交通拥挤、环境恶化、食药安全、公共服务不足等。不断地发现城市问题,并使用创新手段解决问题,是“智慧城市”吸引我的地方。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也存在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问题,宏观层面,主要是国家层面缺乏统筹、保障体系未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受阻、建设创新模式不足等;微观层面也存在着顶层设计问题,如资金筹措、技术质量、运行维护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一个“系统思维”的理念和方法来统领和驾驭。

      我本人过去长期工作于航天领域,受益于钱学森校友的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及方法,可以把航天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运行控制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有机地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这个复杂巨系统结合起来,让“智慧城市”从顶层规划、投资融资、建设管理、运维服务等方面蓝图清晰,路径明确,解决问题,使用有效。

      “智慧城市”建设问题在于利益平衡

      记者:目前,你本人具体负责“智慧城市”建设哪些方面的工作?

      王金宝:我主要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咨询、顶层设计、投融资服务、项目PPP模式设计以及建管运营服务等业务。

      由于各个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展速度不同,所涉及到的项目进度也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各地都在积极地推进,从“积极争取”的试点申报,到“一城一策”的顶层规划,再到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处处都体现出“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逐步从“理念和蓝图”走向“实施和效果”。

      记者:提到效果,“智慧城市”的效果显现会在何时?

      王金宝:如同中国互联网所经历的20年建设周期一样,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智慧城市”也不会一蹴而就。但我们有信心在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看到一座座崭新的“智慧型城镇”建成,和一个“智慧中国”的逐步形成。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还有一点与互联网建设非常相似。那就是,刚开始看不到效果,只有建设到一定程度,其综合效应才能出来。这也是现有的“智慧城市”推进比较缓慢的一个原因。

      记者:也就是说,当地政府可能会在长短期效应方面有所顾虑?

      王金宝:对。如果5年、10年才能显现效果的话,当地领导在其任期内并没有成效。这种短期效应的顾虑还是有的,一时半时也难以克服。同时,地方领导也不可能完全没有这种考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智慧城市”的发展。

     记者:有没有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

      王金宝:有,理念的转变。现在,国家各大部委都在大力推广“智慧城市”,已经是国家战略的高度了。这个认识已经有了。然后就是当地政府对这件事情认识的高度和程度问题了。

      针对每一座城市,我们都有不同的侧重。刚一开始介入,总是会面对不同政府领导的各种想法。但政府领导们主要的目标,都是借助“智慧城市”来招商引资,改善政府部门管理,提高民生服务。

      从这个出发点,再去考虑“智慧城市”建设能给当地带来多少短期效应,又需要投入多少资金才能将其启动起来。

      记者:那么,在具体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大的挑战或者说难题在哪里?

      王金宝:大的难题应该是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筹措问题。

      每个“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投资体量是巨大的。根据试点城市的统计数据:一个地级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约为50-100亿元,一个县级市的建设规划约为30-50亿元。

      但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投融资模式在十八大后受到中央政府的规范和限制,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缺乏大量的资金,因为需要创新解决项目投融资模式,多种方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例如,我们在北方某个城市的“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城管”等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就出现了资金不到位和创新融资模式不被政府接受的现象,造成公司垫资运营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后经过几年努力,使用“资源—资产—资本”转化模式解决了问题。

      记者:你如何看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王金宝:实际上,任何一个项目的推进,都有多种多样、层出不穷的问题。但总结起来,无外乎就是利益平衡问题,动了谁的奶酪。利益平衡,需要大智慧(601519,股吧)去解决。

      创业热潮需要理性回归

      记者:对于海归创业者来说,此轮创业热潮可以为其带来哪些便利条件?又有哪些挑战?

      王金宝:在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海归回国创业正在形成新的井喷。据统计,目前回国增速远超出国,超七成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大量的海归回国后,普遍看好国内创业环境,都选择了创业发展的途径。

      同时,由于各级政府都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环境,大量的创客工厂、创客咖啡馆、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器等的出现,都极大地激发了海归人员创业的积极性。

      当然创业也不会是坦途,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克服业务定位、团队组织、寻找资金、产品研发、运营销售等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有坚韧不拔,越挫越勇的毅力。

      记者:就你观察,在创业热潮中,海归群体的自身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里?

      王金宝:海归群体创业的主要优势在于,他们掌握了一些国际的先进技术和技能,了解国际市场,带回商业模式,创业定位比较准确;其创业领域多数集中在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

      劣势在于,回国后缺乏资金和团队,以及对国内市场营销的准确把握,需要适应国内商业环境的过程。

      记者:这轮创业热潮中,对于创业的态度,有些言论很乐观,也有些很悲观。你如何看待?

      王金宝:创业热潮,是好事情,可以直接拉动企业注册数量,开创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时,也能拉动有创业梦想的人们去开创一番事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被动被选择。

      但实际上,创业这件事,永远是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我们既要看到成功者的光环,也需要去挖掘失败者失败的过程。

      我觉得,大家应当有一个理性的回归。当下的创业热潮,肯定能带动一大批人,但一些人如果先天条件不足,还需要慎重,明白风险。

      记者:你本人对于创业、尤其是青年海归创业的态度是怎样的?

      王金宝:我个人认为,创业需要远大的理想、承受失败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如果青年海归,能在心中说服自我,坚定信心,明白自己要什么、做什么、和谁做、如何做,那么你就开始创业吧!

      

上一篇:Chandran Nair:国际化产品+本地化服务 助力中国工业用户实现智能制造

下一篇:杨致远:大数据和云计算正在改变世界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