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网

登录

何思模:创新技术开创充电市场“蓝海”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思模教授
发布时间:2015-10-24
浏览次数:4023
  【工控中国  企业家风采】“易事特进军新能源车充电市场时就决定要从核心技术做起,并自主确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何思模在接受新华能源采访时表示。
  


何思模:创新技术开创充电市场“蓝海”
  
  新华能源: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市场存在哪些问题?
  
  何思模:一是充电接口标准不统一。现阶段虽然交流慢充的接口标准已逐渐被大部分车厂接受,但关于直流充电,超级充电等快速充电方式,各个厂家的标准还无法统一。
  
  二是充电智能化低。在目前动力电池不能直接提供更多续驶里程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实现电池充电快速化,从某种意义上也就解决了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这个致命弱点。对电动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充电快速化要求不同于对常规蓄电池的要求,它应具有充电时间短、充电效率高以及对蓄电池使用寿命影响小的特点。
  
  三是充电服务信息更新慢。虽然众多充电网络服务咨询平台竞相上线,但现阶段信息的查询也仅局限在充电桩分布与位置信息共享上,诸如充电预约,充电桩状态查询,网上交易等功能,都还在进一步完善中。
  
  四是充电桩的利用率不高。在众多公共充电停车位上,我们看到的,可能不是电动汽车在充电,而是停车位被非电动汽车所占据,充电位被当作普通停车位来对待;而就公布的公共充电桩信息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对全部电动汽车用户开放的,4s店对外来品牌的封锁,以及诸如收取停车费等其他附件条件的产生,大大限制了用户使用公共充电桩的热情。
  
  新华能源:您认为《意见》的亮点主要有哪些?

  
  何思模:亮点一,加速设施建设。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但仍存在认识不统一、配套政策不完善、协调推进难度大、标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
  
  针对充电难题,此次意见明确,坚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按照“桩站先行”的要求,分类有序推进建设,确保建设规模适度超前。
  
  在建设目标方面,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建立较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
  
  亮点二,统一充电标准。
  
  充电设施标准不统一,不仅会造成重复建设,更会影响用户体验。此次意见明确了“统一标准、通用开放”的原则,提出要加快制修订充换电关键技术标准,并促进不同充电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提高设施通用性和开放性。
  
  一些关键标准的制定正在加快。工信部近日发布消息称,GB/T2023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3项系列国家标准通过专家审查,这标志着我国充电接口标准修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亮点三,完善扶持政策。
  
  用户居住地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重要场所,也是当前充电设施建设的难点之一。据业内专家介绍,居民小区建设充电桩遇到的主要困难一方面是车位不足,另一方面是安装充电桩涉及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等多方,实际操作中协调难度较大。
  
  此次意见特别提出,鼓励充电服务、物业服务等企业参与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统一开展停车位改造。对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优先在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对没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鼓励通过在居民区配建公共充电车位,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为用户充电创造条件。在增量方面,意见提出,原则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
  
  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为电动汽车配建充电设施已被列入9月份住建部印发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意味着充电网络建设步入加速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刘贺明表示,该导则旨在破解长期困扰城市交通的难停车、乱停车的问题,其中,要求停车场应按标准和要求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意见还明确了七大扶持政策:一要简化规划建设审批;二要加大补贴力度,加快制定“十三五”期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奖励办法;三要拓宽多元融资渠道,有效整合各类公共资源为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创造条件;四要加大用地支持力度;五要加大业主委员会协调力度,制定全国统一的私人用户居住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示范文本;六要支持关键技术研发;七要明确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有关制度和标准。
  
  百亿蛋糕
  
  新华能源:《意见》为贵公司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何思模: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止至201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约为10万辆,已建成3万多个充电桩,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配置比例超3:1,而标配为1:1,充电站数量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全球电动汽车充电标准各行其道、充电站建设融资困难造成了国内充电站建设进程缓。
  
  在此背景下,《意见》的出台,为易事特充电设备产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草案可知,我国到2020年充换电站数量需达到1.2万个,充电桩达到450万个;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比例接近标配的1:1。在上述要求下,预计未来六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的直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60亿元;充电桩(站)产业年利润可达18-27亿元。如果未来充电设施的年建设规模达到千亿元,预计充电桩(站)产业年利润可达70-100亿元。
  
  互联网时代下,充电站的商业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充电业务上,它还包含以充电桩为入口进行广告、保险、金融、售车、4S增值服务及汽车工业大数据等。按照500万辆新能源车的发展目标测算,对应的充电网络利润空间为558亿元,其中充电服务费325亿元,增值利润空间233亿元(售电81亿元、广告与保险9亿、4S维修50亿、售车13亿、现金池&金融30亿、汽车工业大数据50亿),预计税后净利润130-150亿元。
  
  新华能源:针对《意见》的出台,贵公司制订了哪些战略发展措施?
  
  何思模:一是以自主研发为核心,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易事特进军新能源车充电市场时就决定要从核心技术做起,并自主确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易事特一直坚持“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企业发展理念,先后组建起行业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等研发平台,组建起由全球轨道交通电气专家钱清泉院士、全球新能源专家张榴晨院士率领的教授、专家、博士、博士后及工程师组成的强大科技攻关团队,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能源互联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上市公司,拥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近50家,全球设立268个客户中心,三大战略产业市场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是以电动汽车充电桩为重点,实施市场渗透战略。目前,易事特集团已成功研发易事特全系列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解决方案(含户外一站式充电柜、一体式充电机、V2G双向充电机、分体式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等)。后续,易事特将依托品牌技术优势,突破充电市场瓶颈,致力生产出储电量大、充电时间短、制造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的电动汽车充电桩,逐步渗透充电市场,开创充电市场的“蓝海”。
  
  三是集中内部优势资源,实施市场差异化战略。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辅助子系统而存在的,但是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本着子系统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要求,以及电池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的提高,易事特将根据市场需求,实施市场差异化战略,致力把充电系统和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集成传输晶体管、电流检测和反向放电保护等功能,无需外部组件即可实现体积更小、集成化更高的充电解决方案。
  
  “钱”景广阔
  
  新华能源:您是如何看待我国电动汽车和充电市场的发展前景的?
  
  何思模:近期,关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利好政策的频频出台,新能源电动汽车产销量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销量接近八万辆,7月份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2.04万辆,同比增长2.5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6657辆,同比增长79%,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5688辆,同比增长4.5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6395辆,同比增长1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650辆,同比增长145%。由此可见,电动汽车行业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开不下游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而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2万辆,而充电桩数量只有约3万个,两者之比约为4:1,远远超过了1:1的标配。充电桩数目的不足,已经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形成了严重的制约。而新能源汽车销售的火爆,势必会倒逼充电桩的出现天量投资,这样的投资或在短期内爆发,可见充电市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新华能源:您认为我国充电市场未来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
  
  何思模:虽然国家对于充电桩的推广力度已经明显加强,但在执行层面,诸如土地规划,投资盈利模式等方面仍然需要细则支撑。
  
  一是土地资源方面的难题。据了解,目前充电桩设施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给出租车、公交车供电的专用充电设施,这部分设施一般是在自有场地上集中安装;二是南方电网、国家电网牵头建设,这部分设施建设需要在各地方政府的推动下,获得土地规划等;三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车主在车库里装充电桩或充电柜。
  
  目前国家电网已经松口放开投资市场,更多是指向第二种情况。对于民资进入,如何获得土地资源,并没有相关政策细则支持;另一方面,充电桩不同的选址都可能使得投资成本悬殊巨大。
  
  从理论上讲,充电桩建设在人流量大、交通便捷的中心商圈区域,更有利于满足充电需求。但目前,城市中心区域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难以回避。但充电桩设施若安置于地广人稀的郊区,又难免会推高资源闲置率。因此,如何化解土地资源与充电需求的矛盾仍然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也很难吸引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充电桩市场。电网呼吁放开,主要是指在充电桩投资层面向社会开放,但在运营层面上的权利不会放开。一方面,电力企业不愿意出让运营权,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又希望更多资本能涌入市场,共同投资将市场做起来。”
  
  我们认为,真正的放开应该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社会企业除了施工投资外,还应该拥有如供应链管理,产品价格管控等多方面权利,这样才有利于资本计算回报周期。
  
  三是从充电桩本身而言,悬而未决的技术标准也同样滋生了各种问题。虽然国家已开始酝酿新的标准,不过在推行新标准的同时,也或将面临对老旧设施的升级改造。据专家预计,这一成本或高达百亿,因此,如何摊销这一庞大的成本也将是后续需要考虑的因素。

上一篇:蔡浩:智能跟踪系统让光伏电站“永不停机”

下一篇:张瑞敏:传统企业须走下“跑步机”融入互联网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