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网

登录

李河君:新能源不是补充能源而是替代能源

发布时间:2014-03-24
浏览次数:31861
  工控摘要:新能源圈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执行官李河君称得上“改革派”,在他眼里,光伏通过技术革新实现“撇开财政拐棍平价上网”只需1年到2年,绝不会拖到业界普遍认为的4年后,也就是2017年;而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更不只是传统能源的“补充”,则应是“替代”。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超前的观点,使得新能源圈乃至整个能源界对李河君颇为赞赏。多年来,他大声疾呼,有力推动了我国光伏应用的分布式发展;与此同时,他所倡导的光伏革命有意无意间也打破了固有的利益格局。
  
  事实上,在业界更多人陷入“规模为王、跑马圈地”的洪流,妥协于“赚钱才是要务”的观念时,李河君和汉能却近乎顽固地将自身发展系于探索前沿技术、深耕设备国产化的突破。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执行官李河君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李河君就全面落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促进分布式光伏发展、建立支持光伏产业金融体系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十二五”时期,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是当之无愧的光伏大国。但面对欧美“双反”,我们却显得那样脆弱,顷刻间,组件价格急降,众企业现金流紧张,甚至濒临破产。您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李河君:我认为是核心竞争力不足。我国光伏的先进技术、关键材料与装备仍然依靠进口。
  
  成套装备进口推高成本,绑架技术创新。光伏装备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为,处于价值链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光伏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是现代光伏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但实际情况是,全球薄膜电池的设备供应商很少,进口设备成本高。此外,关键设备的进口也会导致技术上对设备供应商的依赖。
  
  因此,要扩大产能、降低制造成本,就必须实现薄膜产业装备的国产化。必须抓住“十三五”时期的良机,尽快提升我国光伏先进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推动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能源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由光伏制造大国向研发制造强国的转变。
  
  具体做法上,应明确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而薄膜化、柔性化是全球太阳能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和方向;此外,将薄膜太阳能先进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纳入“十三五”重大专项。
  

上一篇:陆启洲:从电网角度谈弃风

下一篇:罗军:机器永远不可能替代人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