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晔:互联网时代对知识变现的几点思考
- 发布时间:2016-08-15
- 浏览次数:36113
阿里研究院专家孟晔
增进人类整体知识体系的教育、培训、交流、共创的渴求凸显,移动化、游戏化、智能化将成为新常态。
延展中的互联网(云、网、端)已成为21世纪的“新信息基础设施”,它赋能组织与个体,降低了创新、创业门槛,释放着经济发展活力。全球范围内,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商业模式加速演进,继“盈利模式清晰”的在线广告、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和O2O之后,知识服务领域的攻城略地又进一步拓展着“互联网经济”的疆域。
近期,互联网业内“知识变现”成为众口相传的词汇,“知本”造富奇迹撩拨着人们的神经、“资本”乘势而入追逐着产业的潮头。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知识变现”走向如何,就成为见仁见智的热点议题。新事物出炉之际,系统建构、长篇大论几无可能,就此本文仅从现象观察出发,做出对“互联网时代知识变现”的碎片化思考。
互联网时代知识变现方式的演进
互联网渗透至知识服务领域,“知识货币化”诉求时隐时现
“文献检索”数据库起步早。封闭体系内的学术机构及期刊对知识进行了过滤与认定,由于是线下业务的直接在线化,付费获取也是顺理成章。
“在线百科”网站威力显现。开放平台汇聚众人智慧,体现了大规模协作的力量,在质与量上不断超越。由于志愿色彩浓厚,此类网站并不以变现为目的,仅凭赠款为支撑,提供免费服务。
“知识社区”组织异军突起。遵从社交网络的“小世界”原则,向各领域知名人士提问,不拘泥于学术问题,意趣横生,虽未实现付费,但占据了在大众心智中“知识枢纽”的定位,为后续有偿服务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技能众包”业务快速铺开,满足了企业整合社会资源多角度、低成本开展研究开发、应用制作、流程外包的需求,形成了资金流贯通的“威客”生态,发包方、接包方和平台各得其利。但此种模式下成果仅为发包方独享,影响范围受限。
“慕客”愿景已然呈现。国内外的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在线开放其课程,击破体制高墙、反哺社会并获知现实知识需求,盈利机构借由“慕客”促进终身学习。基于单门课程考核的“微文凭”为雇主提供了更时效的人才评价标准,学习者的付费意愿也更强。课件、讲师在更大地理范围内脱颖而出,获得了市场给予的现金回报。
“读书”模式小试牛刀。叠加于社交平台之上,网络达人提供读书音频及视频服务,解决了受众渴求获得“深度知识”却面临“时间预算”约束的难题,经过对知识的“抽象”“分类”借助社交平台完成“扩散”。受众为这种服务付费,同时网络达人变“受众数量优势”为“范围经济”,广告、相关产品导购、销售皆可开展。
“行家技能”分享势头正劲。知识技能正在成为私人资源“盈余分享”的新宠。直接触达各行专家,一对一深入交流,充分利用了以往被浪费的个人才华,建立了“自下而上”的专家评价体系,补充了原有“自顶向下”认定体系的不足。面对面交流,更易因材施教,“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为服务付费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当然对单个专家而言,复制并不轻松,但对社会整体而言,众多专家带来的知识溢出量级不小。
“内容订阅”尝试初见曙光。脱胎于“读书分享”,从网络达人拓宽至各行业先锋人物,内容更专业化、知识的新鲜度更高,同“行家技能”相比分享内容更易复制,但做不到“因材施教”,即从“大众市场”和“一对一市场”转向了“细分市场”,是平衡之策。预付费方式也降低了先锋人物创作的风险。
“付费直播”形式大有可为。在传播共性知识上,线下的各种会议卓有成效,付费闭门召开已是常态。“付费直播”解决了时间地点约束,扩大了线下会议的受众人群,结合VR应用、社交网络,其效果也将进一步提升。
“有偿问答”机制传播有力。“有偿问答”、“付费偷听”机制设计巧妙,从“学”到“问”,问一个好问题与给一个好答案同样有价值,以互动增强了粘性。同时可作为“体验性”消费,根据专家的简要回答判断其专业能力,再后续使用其他类型的知识服务,如导向“行家技能”平台、“内容订阅”服务、“付费直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