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新:“互联网+”须解决社会“痛点”
- 发布时间:2016-07-29
- 浏览次数:47203
高立新:“互联网+”须解决社会“痛点”
上海金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CEO高立新近日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投资“互联网+”要研究互联网的本质和核心,要仔细分析和研究某种“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否成立,未来是否有比较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商业价值。一个好的“互联网+”项目,不仅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还要能解决社会的“痛点”。
“互联网+”切莫忽视商业本质
高立新表示,投资需要顺应潮流。从国外和国内的发展趋势看,“互联网+”在很多领域给人们的社交,生活以及生产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许多企业、投资者在此变化中已经受益。因此,投资“互联网+”大方向没有问题,但需要仔细甄别。
高立新认为,导致“互联网+”投资失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是互联网企业估值严重的“泡沫化”,企业发展过度的膨胀,高歌猛进般地“跑马圈地”,不及后果的拼命烧钱,让投资人“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是随着技术的更新、市场的演变,导致大量的商业模式不再成立。
“‘互联网+’的本质是技术+应用,工具+商业场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可以有效降低信息沟通成本,大幅度提高信息交互的效率,可以进行信息的双向沟通和传递,在这个信息交互过程中还可产生有商业价值的‘大数据’。因此许多企业非常重视技术,但往往忽视了其商业本质,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高立新说,“比如‘互联网+送外卖’服务,这种O2O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实际比拼的不简单是互联网的系统功能有多强大,归根结底比拼的是线下餐馆的卫生、菜品的价格和质量以及服务,这是线上的互联网技术无法解决的。导致的结果就是,有可能在某些区域内做的很好,在其它区域内却无法成功,因为线下的服务需求十分个性化,服务标准非常难以统一。”
“我个人更关注的是‘互联网+’项目的商业本质是什么。比如O2O,线下服务要真正解决社会‘痛点’,但有些是‘伪痛点’,或者是依靠互联网技术难以有效解决的痛点,我们现在也存在着另外一种倾向,就是过度互联网化,似乎只要一触网就可以妙手回春,解决所有企业的问题。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清楚的看到,互联网在改造传统产业模式,提升效率和客户体验方面的巨大作用和积极影响,同时,也不可否认的是一批忽略企业的商业本质的只是简单炒作“互联网+”概念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第二,在具体的投资实践中我们发现,O2O的成功商业模式,一般都具有线下资产比较轻,不要太重,服务标准化,线下要求单一;另外,具有高频交易特征的更容易脱颖而出。这样互联网的本质和商业模式就能相得益彰,发挥互联网的大的价值和作用。”高立新说。
亿蜂模式解决创业“痛点”
作为投资人,高立新以个人的名义投资北京瑞克博云科技有限公司。他所看重的,是该公司旗下基于“互联网+双创”的O2O服务平台——亿蜂平台。
高立新认为,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深入人心,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技术问题、团队问题、市场问题、资金问题等。一些众创空间、加速器、产业园区,都是围绕“双创”提供服务,但这都是线下的、物理的、区域性的。那么这些机构能不能形成合力,产生一个共享资源的信息平台?在这方面亿蜂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我觉得亿蜂的团队很有激情,执行力很强。‘双创’是一个系统工程,线下‘痛点’很多,但是解决‘痛点’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方面,亿蜂提出的六大板块,六大商业模式,我觉得是可以解决这些‘痛点’。但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真正的把‘互联网+创客服务’的模式坐实。”高立新说。
据介绍,亿蜂平台的前端包括亿蜂网和亿蜂APP,而后端则是六大资源库,包括:创业人才、创业导师、创业项目、创投机构、创业活动和创业空间。创业者可以通过平台“创业人才”资源库找到创业团队,可以通过“创业空间”资源库来找办公地点,如果希望找到专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还可以通过“创业导师”资源库实现。同时,创投机构经过注册后,可以在亿蜂平台上搜索项目,找到感兴趣的创业者。当创业者想参加相关活动,积累人脉时,可以通过“创业活动”资源库,找到感兴趣活动的详细信息。
高立新认为:“亿蜂平台绝不是简单地把项目、资源等做简单的匹配,而是孵化、培养出的、高速成长的企业。企业成长起来后,自然会有投资机构去投资。所以亿蜂衍生出来的服务,后一定是好的项目提供给投资人,同时为需要资金的项目寻找好的投资人,但前提还是要为企业的成长、孵化、加速提供一些有力的支持。”
“未来,我会关注‘互联网+制造’行业,国外叫工业4.0。过去的互联网是在影响、改变我们的信息沟通、社交、娱乐,但真正互联网具有革命性变革,或者给人类带来巨大变化的,可能就是工业4.0,就是‘互联网+制造业’。制造业的信息化、互联网化、智能化,有可能是数百万亿的产业。”高立新说。
“比如当汽车的生产图纸出来后,在设计室中输入电脑,在厂房有3D打印,还有现代智慧配送系统所提供的零部件,可能在设计室的屏幕上就能看到汽车的整个组装、生产全过程。设计人员不用到现场,就可以把一台汽车生产出来。这样不仅能大大压缩制造成本,还能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个性服务。”高立新说,“目前国内已经有企业开始尝试,我们正在寻找这样的企业,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互联网+制造’将会产业化,相关企业也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