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网

登录

孙苏川:以云计算为基础 为融合发展插上“技术翅膀”

——专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
发布时间:2016-04-13
浏览次数:31870
  【中国智能制造网  关注人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布了《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和《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记者对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进行了专访,就两个白皮书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
  记者:此次发布的两个白皮书有什么特点?
  
  孙苏川:近年来,信息技术飞跃发展带来了媒体格局的重大变化,需要传统媒体龙头老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拥抱新兴媒体,实现战略转型。在融合、跨界、“互联网+”的大形势下,我们去年开始组织编写此次发布的两个白皮书,确定平台的建设架构既要解决现有问题又能兼顾未来发展,既要提升传统业务又能支撑新媒体业务,构建的媒体融合技术体系要能提供丰富制作工具,整合多种类节目、业务资源,支持多终端采集与发布,建立运营服务体系可管可控,实现、多角度、立体化展现传播内容,为推进台网联动、全媒体互动传播提供顶层设计和实施策略。
  
  记者:白皮书对行业有何指导意义?
  
  孙苏川:技术发展趋势及近年来部分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实践清楚地表明,融合媒体的制播必须采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系统架构和技术体制,才能满足媒体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云计算技术具有使资源利用、业务适配灵活、功能扩展敏捷等技术特征,正好可以将传统广播电台、电视台内业务板块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紧密联系起来,使广播、电视、新媒体具备讲“通用语言”的能力,有利于在融合媒体平台上快速部署各类业务应用软件,满足各类融合创新业务的制播、服务和管理等快速发展需求。采用云平台架构同时也契合原全台网交换模式演进的要求,还可以将原全台网EMB(媒体服务总线)迁移的相关功能要求下沉,极大提升广播电视台高码率数字内容迁移的效率。
  
  所以,在此次编写的白皮书中,我们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构建的融合媒体平台,具备软件服务层(SaaS)、平台服务层(PaaS)、设施服务层(IaaS)三层模式。由IaaS提供统一的平台基础环境,主要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技术设施和平台比较成熟,有较多的资源可以购买或租赁使用;由PaaS提供统一的支撑软件服务,适配媒体设施服务,提供媒体融合业务所需要的各类公共能力服务,这是我们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的重点;由SaaS实现统一用户角色及权限管理,构建运营管理体系,这需要改造传统全台网模式下运行的功能软件,部署媒体应用各类工具及其服务。
  
  这次白皮书的发布将为广播电视行业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融合媒体平台提供指导,推动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业务形态、服务模式、产业格局等多方面开展创新实践。
  
  记者:请您谈谈在技术方面如何有效实施?
  
  孙苏川:这次发布的白皮书主要是明确了支撑媒体融合发展所必须的技术路线、技术体制、技术架构和系统平台,撰写的每部分都做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或在技术层面上行业内达成比较一致的认识,并在近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比如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深圳广播电视台等已开展相关方面的实践,搭建了融合媒体平台,上线开展业务应用,目前试验效果良好。当然,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媒体融合推进是的,而不仅仅是技术平台建设,还有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多种类业务模型建设、市场营销资源和队伍建设等,这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技术只是基础、手段和桥梁。仅就技术而言,白皮书是对创新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修订、丰富和完善系统平台,包括基础软硬件和应用工具等,并不断拓展多种类业务应用,在此基础上甄选出重要环节来制定标准,规范发展。
  
  在当前融合发展形势下,各广播电台、电视台可按本白皮书技术架构制定总体规划和技术方案,立足实际,分析自身业务需求,分阶段实施。可选择性地先建部分系统,随着业务的增加,逐步扩大平台的规模,并对基础架构、软件架构、应用架构、业务流程进行逐步优化和完善。
  
  记者:广播电台、电视台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实现与新媒体更好更有效的融合?
  
  孙苏川:具体来讲,需要抓紧整合采编内容、全台网络、人员资源,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管理机制,开展基于互联网应用的融合业务运营模式探索与创新,从信息采集、鉴别、加工、制作、传播到市场分析、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再造融合媒体业务生产流程,实现频率频道到平台、内容到产品、观众到用户的转变,进而实现节目内容的多元化采集、多形态生成、多渠道传播、多终端接收,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同时,要迅速建立广播电视节目与用户互动数据入口和数据库,为广播电视媒体大数据业务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李颖:云计算标准亟待跟上

下一篇:雷军:小米是绝不能输的赌注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