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网

登录

胡成中:看中国制造30年的变革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4-04-28
浏览次数:18221
  工控摘要:30年弹指一挥。中国制造到了另一个时间节点—互联网新经济模式强烈冲击传统行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传统中国制造企业,能否继续谱写新的商业传奇,或者被新的时代所淹没?我们将如何涅槃重生?在此,有必要回顾一下1984年所诞生的仍没被时间淹没的企业走过的历程,从中再拾初衷,并发现我们转型发展的动力。

  
图源于网络

 
  致敬1984,小作坊从求精中起步
  
  1984年,还没有“德力西”这个品牌,但它的前身—求精开关厂已经在温州乐清柳市呱呱落地,这是一家只有8名员工、5万资本的家庭小作坊。在周边的人看来,我可能会就此满足,但很少有人能理解,“求精”二字于我已是一种特殊情怀了。
  
  1984年的柳市,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电器市场。作为改革开放市场化经济而产生的“温州模式”已经略见雏形,成为全国各地效仿的榜样。但伴随着经济开放搞活的同时,一些假冒伪劣的现象也开始泛滥。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我三次乘船逆流而上,赴上海“求贤”,寻访工程技术人员。
  
  那时并没有动车和飞机,从温州到上海,船程需24小时。对于进行市场化尝试的温州老板来说,政策前景并不明朗,而企业自身也因为质量、资金等处于多重矛盾和困惑。每当乘船前往上海,我就体会到,逆激流而上船体,就好比刚刚起步的“求精”,虽然不断摇晃但一直在前行。
  
  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的6年,中国制造的代表企业纷纷破茧而出,梳理这些代表企业的历史,花开满园的盛景正是在1984年出现的。这一年1月24日,邓小平同志次亲临深圳特区视察。此时,深圳经济特区刚刚成立4个年头,特区的建设热火朝天,但国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论、围绕特区的非议同样云谲波诡。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目睹了发展变化后,欣然提笔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南巡发出的政策信号,为许多雄心勃勃的草根企业家带来了创业的动力。
  
  万科的王石、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等等行业龙头都在那一年的经商浪潮中,开始勇立潮头。而我也有幸成为这个“中国现代公司元年”特殊年份的参与者。
  
  创业之初,市场化给我们上的课,就是产品质量课。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柳市电器市场的不断扩容,没有技术支撑和质量保证的产品不断地暴露出严重问题,这令柳市电器蒙上了质量信用的阴影。
  
  这样的行业困境也让我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有幸的是,我“三顾茅庐”、眠卧地板的诚意,终于打动了上海人民电器厂王中江等三位退休工程师来到厂里管控质量,这让我们的企业有了赖以生存并发展壮大的根基。此外,在1987年,我主张在厂里建立检测实验室,当时设立一个检测实验室需30万元,后我坚持借款创办了中国民营企业个热继电器检测室。
  
  1988年,这样的投入收获了份来自的回馈:求精开关厂摘下我国民营企业首批由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颁发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990年,国家七部门联合省、市、县组成工作组在柳市蹲点打假,历时5个月之久。这一次的清理洗牌,全镇1267家低压电器门市部悉数关闭,1544个家庭工业户歇业,359个旧货经营执照被吊销,而严守质量底线的求精开关厂却赢得了重要的认可,受到了政府的扶持。
  

上一篇:ABB39岁精英——中国技术官刘前进

下一篇:ABB史毕福:对中国市场信心满满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