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连续第18季度盈利芯片产业弯道超车有望
- 来源:港股挖掘机
- 编辑:一不做
- 2016/12/19 9:17:33
- 28430
【中国智能制造网 企业动态】中芯新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显示,收入7.7亿美元,同比增长36%,这已经是其连续第7个季度收入成长,连续第18个季度盈利,收入也创了历史记录。而第三季度利润超过1.12亿美元,同比增长62.6%,净利率、毛利率均大幅提升。
这样的增长速度对一个芯片代工企业来说是惊人的,其背后对应的是产能供不应求和急速扩充,而这样的扩充同时也是未来增长的基石。对此,公司CEO称未来3年的成长目标是20%的年复合增长。
值得留意的是公司今年资本开始达到了创纪录的25亿美元。
当然,面对这样的成绩很多人会有怀疑:中芯这样的增产是基于什么考虑,未来会不会产能过剩?未来的业绩能达标吗?而我认为中芯今年的高增长意味着其正翻开成长的新篇章,行业东风已至,趋势不变。总结起来,有以下3点:
1、芯片产业,国之重器
我们都知道中国每年进口的石油金额巨大,因此石油价格一涨,很多人的裤腰带便要勒紧一点,然而其实我们花费在芯片上的进口的金额超过万亿,耗费已经超过原油!据海关总署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芯片的进口金额高达11908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6%,而同期中国的原油进口仅为6078亿。中国在芯片进口上的花费已经接近原油的两倍。
而芯片产业对于我们来说,就有如家门的钥匙。因为手机、电脑、汽车、电视机、空调……大部分所能想到的电子产品,中国都是大的生产国或者消费国,但他们都离不开芯片,而这其中绝大多数依赖进口,这意味着我们的钥匙正交与别人的手中,可想而知这是多么不安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来自及中国国内供应商的半导体消费量为1470亿美元,占半导体市场总值的42%,然而我们能够自给自足的仅有20%,中间缺口巨大。
因此,对于芯片这样的国之重器,国家是一贯大力支持的。具体到中芯来说,不仅获得国家大基金的直接入股,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近紫光系也在不断增持,目前已经占比达到7%。
2、产业转移加快,上下游逐渐成熟
很明显的一点是中国的电子产业上下游逐步地做大做强了,尤其是下游,我们的很多整机都做起来了,像下游华为、OPPO、VIVO等品牌的强势增长,像上游的IC设计更是进步巨大,比如华为海思,在这种情况下,芯片代工行业会逐步地受此有所带动。直接的证据便是今年外资纷纷在国内建厂。
这便是由市场变化带来的产业转移。强劲的市场需求强烈要求提高本土供应,加上近年来国家优惠产业政策的推出以及国内IC产业配套的日益成熟,外资开始纷纷在国内投资建厂,IC制造和封测行业出现了显著的“东移”现象,中国半导体的黄金十年也许就此开启。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再看中芯天量的资本开支就不难理解了,这是未雨绸缪啊。另外,中芯入股长电科技14.26%的股权,成为其单一大股东,制造和封测的联动也正是为了应对未来市场快速变化的要求。
3、摩尔定律失效,中芯弯道超车
第三点,也是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摩尔定律的失效给中芯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摩尔定律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一直主导着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进程,不过,也已经接近极限了。我们知道摩尔定律说18个月性能翻一番,成本降低一半,这是建立在硅基上的产业,是坐在硅基的马背上,其制造工艺必然受硅基本身的物理属性限制,目前Si channel微缩到5nm的物理极限是学界公认的。那么如下图所示,预计技术上实现5nm工艺后摩尔定律将逐步失效。
如此一来,像台积电凭借先发优势形成的制造工艺优势将逐步被时间损耗,技术优势不再是这一行业竞争的壁垒。相反,制造商的成本控制、结构设计、上下游联动能力会在竞争中占比更重,也就是说谁能低成本,谁能更好的贴近市场,谁能更好的设计出新事物,未来谁就能在摩尔定律失效后取得竞争优势。这样一来对谁有利?当然是中国的集成电路企业。因为中国在集成电路行业上弱项是技术比起的企业差一到两个世代,甚至更多,然而我们有庞大的市场、低成本的优势,这些客观上的事实决定了国内芯片代工企业必将崛起。受益的当然是作为的中芯,届时追赶台积电的步伐必将令人侧目。
对标台积电,中芯的雄“芯”壮志
15年,中芯的毛利率30%、ROE为6.8%,而台积电毛利率50%、ROE为25%,相比之下老大和老二的差距巨大。而差距更大的二是:中芯市值53亿美元,而台积电市值1517亿美元,差距28.6倍。那么,未来5年呢?
我相信,只要能把握这千载难逢的巨大弯道超车的机会,中芯会稳步增长,用成长速度证明其赶超的决心。好消息是,公司28纳米已经可以量产,并且跨国联姻的组合(华为+高通+中芯+IMEC)将使得14纳米工艺更快量产,中国芯也许真的要爆发了。
(原标题:业绩屡创新高 中芯雄“芯”壮志弯道超车在望)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