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个人信息成大数据暴增推手共享或是未来
- 来源:陈述根本
- 编辑:沐子飞
- 2016/12/3 9:10:32
- 34144
陈根:个人信息成大数据暴增推手 共享或是未来
真正的共产主义,虽然还遥不可及,但一直是促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美好愿景。遥望“共产主义”的星空,畅想在个人隐私岌岌可危的当下,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共产”、“共享”的道路上抵达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的梦想彼岸。
个人信息:
大数据爆增长的主力推手
科技进行,让曾经还是襁褓中如婴孩般的大数据得到了迅速的成长。
通过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我们便可见一斑: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卖出的手机为37.8万台,高于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37.1万……而截止到2012年,数据量已经从TB(1024GB=1TB)级别跃升到PB(1024TB=1PB)、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级别。
据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显示:2008年产生的数据量为0.49ZB,2009年的数据量为0.8ZB,2010年的数据量增长到1.2ZB,2011年的数据量达到1.82ZB,2012年产生数据量则达到2.8ZB,相当于3000多亿部时长两小时的高清电影,连着播放7000多万年也放不完。而到2012年为止,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200PB,全人类历史上说过的所有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
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每一天,全世界会上传超过5亿张图片,每分钟就有20小时的视频被分享。即便如此,人们每天创造的全部信息——包括语音通话、电子邮件和信息在内的各种通信,以及上传的全部图片、视频与音乐,其信息量也无法匹及每一天所创造出的关于人们自身的数字信息量。
保全隐私:
不能承受之重
鉴于个人信息所占大数据的高额比例,以致大家每每谈到大数据的时候,都难免将其与个人信息,跟隐私联系起来。一边,无奈于“隐私受侵”;一边,对数据欲望的滋长却又让更多的人无法再当个人资料的主人,甚至连国家也很难保全自己的数据安全,让“隐私”不受侵犯。
对于个人来说,数据信息在分享之后,基本上就不再受我们自己控制了。且不说高技术黑客潜入电脑盗取资料的情况,甚至不用什么高明技巧,就可以将许多人的信息转化为世界“共享”。
2005年,派瑞丝·希尔顿的遭遇就是个典型案例。当时,她把手机资讯通过云端储存功能进行备份,虽然存取这些信息需要密码,但一个17岁的青少年还是轻易破解了密码,取得了派瑞丝备份的通讯录和照片,并通过网络将其分享成为全世界“共享”的资料信息。这些“共享”的信息不只是派瑞丝的个人资料,还有她通讯录里所有名人的联系电话(通常都是未公开的资料)也都全部曝光。那么,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是什么时候失去对自己电话号码的控制权的呢?如果你认为是青少年盗取派瑞丝资料的那一刻,可能未必准确。因为在他们把资料告知派瑞丝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出让”了信息的安全所有权。这些案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其次,我们的数据信息非但不受自己的控制,而且还落入了“世人皆可取用”的怪圈。比如我们平时上微博、微信,发朋友圏,无不冒着个人资料曝光的风险,而这样的风险事件每天都在以数以百万计的概率发生着。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在亚马逊定了一本书,就会留下资讯足迹,亚马逊也就能用这些资讯来向我们推荐后续书籍。甚至,就算我们只是浏览了亚马逊网站,从未明确要求他们了解我们的浏览习惯,他们还是会这样做了。
“人没有办法不沟通”,沟通理论家瓦兹拉威克表示,只要沟通过程中用到任何的数据设备,那么我们将始终逃离不了数据隐私被共享的命运。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