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分为三阶段目前处于产业化期

来源:头条号/天翔说事 原标题:从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为何如此落后?
2016/8/18 11:16:28
34553
导读: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1972年,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2年—1985年的萌芽期;1985年—2000年的技术研发期;2000年至今的产业化期。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1972年,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2年—1985年的萌芽期;1985年—2000年的技术研发期;2000年至今的产业化期。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分为三阶段 目前处于产业化期
  
  从技术发展历程来看,工业机器人技术共经历三大阶段。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这工业机器人发展重要的三大阶段。
  
  阶段
  
  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件是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在1958年申请,名为可编程的操作装置。约瑟夫英格伯格对此很感兴趣,联合德沃尔在1959年共同制造了世界上台工业机器人称为Robot(中文译名机器人),即人手把着机械手,把应当完成的任务做一遍,机器人再按照事先教给它们的程序进行重复工作,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等生产领域,特称为工业机器人。
  
  第二阶段
  
  1970年—1984年是第二阶段。这时期的工业机器人是具有一定的感觉功能和自适应能力的离线编程机器人,其特征是可以根据作业对象的状况改变作业内容,即所谓的“知觉判断机器人”。其间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库卡、ABB、安川、FANUC公司分别在1974年、1976年、1978年和1979年开始了布局。
  
  第三阶段
  
  从1985年至今是智能机器人阶段。智能机器人带有多种传感器,能够将多种传感器得到的信息进行融合,能够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环境,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治功能。2000年以后,美国、日本等国开始了智能军用机器人研究,并在2002年由美国波士顿公司和日本公司共同申请了件“机械狗”智能军用机器人,2004年在美国DRAPA/SPAWAR支持下申请了智能军用机器人。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1972年,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72年—1985年的萌芽期;
  
  1985年—2000年的技术研发期;
  
  2000年至今的产业化期。
  
  目前我国已生产出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工业机器人。一批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内部分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部分军工企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已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的优化设计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驱动系统的硬件设计技术、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等技术,某些关键技术甚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华申请数据显示,瑞士的ABB、日本的FANUC(发那科)、日本的YASKAWA(安川电机)、德国的KUKA(库卡)已经在我国申请了大量,中国申请人集中在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我国拥有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反而不太关注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布局。
  
  在民用领域,上占据了工业机器人绝大部分市场的“四大家族”:安川、FANUC、KUKA、ABB公司,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了布局,并且逐年上升。同时,“中国增长”让的工业机器人巨头都把目光投向这块土地,不约而同的是,总部在瑞士的ABB、日本的FANUC(发那科)、日本的YASKAWA(安川电机)、德国的KUKA(库卡)都将其中国总部设在上海。目前,这四家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总共达到八成以上,前三家在的机器人销量都突破了20万台。
  
  在军用领域,由美国政府支持的军用机器人开发商占据了军用机器人市场的85%,欧洲占据15%,而中国仅为0.1%。军用机器人企业GeneralDynamics市场占有率为27%,诺格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紧随其后。

热门评论

上一篇:VR应用领域激增 浸入式创新正达到新高度

下一篇: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存隐患 制度设计有待完善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