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考大学不一定厉害或许该反思教育
-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 2016/1/26 15:44:05
- 47188
人工智能考大学不一定厉害 或许该反思教育
据《纽约时报》报道,人工智能领域的马文·明斯基(MarvinMinsky)周日晚上在波士顿与世长辞,享年88岁。明斯基作为首批从事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专家,在整个职业生涯获奖无数,1970年他还获得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高奖项——图灵奖。他从事的研究也是当今深度学习领域的关键技术,Facebook、谷歌、微软都在积极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训练神经网络分析大量数据,然后对新数据进行推断。明斯基大师为人工智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笔者在此对大师致以崇高的敬意。那么,时至今日,人工智能发展已经达到什么水平了呢?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类人答题机器人”有个雄心:2020年去考大学,而且考取“一本”。中国的人工智能考上“一本”是什么概念呢?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介绍说,机器参加高考及格很容易,因为它有很强的记忆能力,而要考上“三本”,也就是比50%的人强,就很难了。
人工智能要参加高考
“我们的目标是,未来机器要能跟100个学生一同考试,机器要考前20。”他为这个刚刚开始起步的机器人设定了考试目标。人工智能到底智能到了什么程度?刘庆峰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在高考中跟人类相比。
他解释说,高考包括了很多学科,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语文、英语等。其中难的是自然语言理解,所以它在作文以及政治、历史的问答中的表现是难的。
是不是感觉这些人造“大脑”很厉害,但是事实人类的思维千变万化,千万个人就有千万个“大脑”。捷通华声董事长张连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这么说过:能考上大学不一定代表人造“大脑”达到人类水平,现阶段医学界对人类大脑也不敢说有完全了解,如果完全了解了,美国前总统里根也许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老年痴呆症了。脑科学如同自然科学的“后疆域”,涉及的是对人类具有根本意义的重大问题,我们对其研究进程的复杂性与长期性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现在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能够在已有知识库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问答交流,像微软小冰、苹果SIRI,但距离有像人一样的思维并与人自然交流还有很远的距离,因此比较同意百度李彦宏的观点: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大多数简单的脑力劳动。
至于“大脑”可以考上大学,张连毅风趣而又不无担忧地说:如果能做到,我们的教育部门真得要好好反思了,考试陷入“固定题海”的状态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这样的“大脑”也能考上大学,不是在说明计算机聪明或者人工智能水平有多高,而是在证明现在的考试,正在使我们的青少年变得越来越不会思考,只会考试;越来越没有思想,只会背考题;我们的学校正在通过大量的考题、机械式的考试,培养一批又一批甚至连机器不如的“机器人”
就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而言,制造“大脑”的愿望很好,但要尊重科学。面对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学术界和产业界除了要饱含激情外,也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少一些冒进和浮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靠的不是神奇的故事,也不是靠描述高不可攀的技术,更不能靠概念去换取发展的资本,要本着对国家、对产业、对民众甚至对资本负责的态度,推动产业的进步。
张连毅认为:我们在发展人工智能的道路上,不迷信技术但也要相信技术,既要对人工智能有包容的心态,也要怀有敬畏之心。应该看到,即使目前热的机器学习也只能学到人类现有的知识,而且学习的范围是由人指定的,计算机暂时还无法达到和人一样的认知度。正如清华大学马少平教授在2015年清华人工智能论坛上所指出的:计算机现在大的问题,或者说与人大的不同是:它不知道它自己不知道什么!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