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制造高地看集群丨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激活“算力”新

来源:“湖南工信”微信公众号
2024/6/25 10:31:55
6695
导读:目前,长沙已创建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等国家级平台8个,总算力超5000PFlops,超算算力居全国第三,是全国唯一实现核心芯片全类型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六机七芯”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长沙是“超算之都,计算之谷”。依托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安全计算技术策源地的优势,长沙聚焦顶层设计、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协同发展、夯实人才支撑,1000多家先进计算骨干企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形成涵盖硬件、软件、系统、整机的产业生态,逐渐聚集了一条以湘江鲲鹏、拓维信息、国科微、景嘉微、麒麟软件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本土信创全产业链,培育形成了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的“热带雨林”。
 
  2023年,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规模超2000亿元,带动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38%。目前,长沙已创建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等国家级平台8个,总算力超5000PFlops,超算算力居全国第三,是全国唯一实现核心芯片全类型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六机七芯”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聚焦顶层设计,集群发展“蓄力凝势”
 
  2018年湖南省率先开展“自主安全产业链”建设,发力先进计算“新赛道”,全力推进长沙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产业链成型。先后出台了《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三年行动计划》《先进计算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发展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实施方案》等政策规划56项。其中规划类9项、行动类9项、实施类38项,跨度五年、承前启后,涵盖了芯片、基础软硬件、网络安全等全链条领域,构建了整套产业政策体系。
 
  依托政策上的支持,越来越多计算及相关企业来湘投资布局。近3年,先后有300多家企业总投资额超过1400亿元。中国电子、中国电科、华为、奇安信、三安光电、深信服等一批央企龙头,纷纷在长沙布局子公司和重点项目,形成了以央企龙头为引领、本土企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除CPU外,景嘉微GPU、国科微SSD、毂梁微DSP、楠菲网络交换、北斗导航、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等核心芯片逐个突破。涵盖硬件、软件、系统、整机的产业生态在长沙快速丰富起来,产业本地配套率达90%。
 
  得益于便利的政策环境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吸引了世界计算大会永久落户长沙,通过链接各方资源,推动湖南加快融入全球计算产业格局。强大的产业链合力,促成了岳麓峰会“一峰接一峰”,参会嘉宾从湘籍扩大到全国乃至国际互联网大咖。
 
  攥指成拳。长沙围绕“两芯一生态”战略布局,以系列政策着力打造先进计算系统产业发展的“长沙样板”,形成了包括芯片、整机及终端、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安全服务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目前,集群拥有企业140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15家,规上企业583家。长沙以惊人的速度跃上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新高地”。
 
  强化科技创新,产业高地“更上层楼”
 
  为摆脱国内商用计算系统长期依赖国外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局面,集群坚持自主创新,以超级计算机中自主研发芯片、系统架构和互联操作系统等为基础,将科研成果向商业领域转化。以“天河”为技术策源的“飞腾”“麒麟”2家企业先后在长沙布局研发中心及区域总部,加快步伐主攻商用领域自主安全芯片和操作系统。到2020年初,飞腾、鲲鹏的“两芯”,麒麟操作系统的“一生态”在长沙完成集结,“两芯一生态”体系为中国计算产业蹚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径。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集群建立了以研发带动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深入开展“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定期收集集群内规上企业核心技术需求,与高校进行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目前已完成与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30余所国内一流高校、科研所,以及50余家核心企业的合作,签订实际达成1000余项技术开发合同签订,金额突破23亿元。
 
  与此同时,国防科技大学与湖南联合成立湖南先进研究院,开展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产业迭代升级发展;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为核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双创高地”,加速高校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长沙麒麟牵头,投资500万元建设了产业协同适配中心,联合国内基础软硬件、网络安全、应用等企业,先后解决共性技术问题2000余个,适配成果集群企业互认。
 
  受惠于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果,集群内企业多款产品国际领先、国内领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景嘉微GPU、国科微SSD芯片填补国内显示与存储领域技术空白;中电科48所研制的高能离子注入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集群拥有各类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及平台70个,院士工作站2个。特别是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国家网络安全园区(长沙)“四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国内首个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工信部高度肯定。
 
  加强要素协同,融合共生“携手并进”
 
  《长沙市加快先进计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发展要素支撑。集群围绕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等融合协同,不断提高要素支撑能级。
 
  集群构建了综合化金融服务体系,成立湖南金融中心和长沙高新区金融投资协会等专业组织,形成23个近123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成立湘江基金小镇、长沙高新区麓谷基金广场等,围绕基金机构“募投管退”的核心诉求,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基金机构和产业发展双向赋能。截至目前,集群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500余家,湘江基金小镇常驻的投资机构已达350家,基金管理规模达1880亿元,完成投资项目514个,投资金额突破300亿元。此外,集群还积极推动银行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目前,集群企业共获得贷款315亿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设施建设是集群发展的根本。长沙市深入推进5G网络建设和IPv6规模部署,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扩大百兆以上宽带用户覆盖率,推动NB-IOT普遍覆盖,为产业集群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基础支撑。长沙已建成5G宏基站、室分、微站及配套设施超3万个,率先在场景应用、项目开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同时,集群内部建立了信息流动、共享和应用机制,构建了国家级、行业级、企业级平台共存互补的系统化平台体系,定期发布技术成果、项目建设、应用推广等信息,助力集群企业协同发展。推动CSDN总部落户长沙高新区,助力长沙构建软件新生态。建设的工业云平台、三一“根云”平台、湖南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一批工业互联网综合性平台,入选了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30强。
 
  夯实人才支撑,产教一体“同频共振”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近年来,长沙持续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2017年6月,出台“长沙人才政策22条”并配套32个实施办法,构建了相对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
 
  2023年,在省工信厅的支持下,长沙市国链安全可靠计算机产业促进中心在领路信创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全国首家“国家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人才基地”(以下简称“集群人才基地”),发力打造全国信创人才集散高地。通过构建培育课程、认证考核等全套标准体系,年均培养专业人才近2万人。
 
  长沙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双一流”学科高校4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等A+学科6个,全国排名第二。集群内企业依托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通过联合建设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多种平台,建立了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的新体系,联动开展产业高级人才培养,实现了合作共赢。如:湖南自兴与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长沙奇安信与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景嘉微与湖南大学建立专用集成电路应用开发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示范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近年来,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集群年度培养各类高素质产业人才超10000名,极大增强了安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借助国家级产业平台,集群汇聚了廖湘科、杨学军、宋君强、王怀民等“两院”院士22名,拥有8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形成了院士领衔、中青年高层次人才为骨的创新科研团队,其中杨学军院士首创了引领世界的“CPU+GPU异构计算”体系,廖湘科院士领衔研制了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
 
  目前,集群从业人员近17.8万人,共认定高端和实用型人才510名,其中高层次人才287名、引进先进技术人才123名、企业自主认定实用型人才100名,占全市高层次人才比例达21%。直接奖补到各类人才个人的金额达5.9亿元。
 
  来源:湖南省工信厅产业集聚推进处
 
  策划:湖南省工信厅信息中心
 
  编辑:唐   亮
 
  初核:喻茂宁
 
  审核:郭劲峰

热门评论

上一篇:南方区域5个国家重点抽水蓄能工程启动建设

下一篇:青岛市国资委发布市属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