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政策解读】到2026年,青岛人工智能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来源:青岛政务网
2024/6/7 10:36:01
15030
导读:《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高能级算力与数据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海洋大模型与重点行业大模型国内领先,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赋能应用生态更加完善。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近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现将相关情况作如下解读。
 
  一、《行动计划》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202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实施“十大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赋智”工程,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青岛市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一,坚持把“人工智能+”作为主攻方向,加速汇聚人工智能行业企业和高端创新资源,以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二、《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是怎样的?
 
  《行动计划》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能级,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高能级算力与数据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海洋大模型与重点行业大模型国内领先,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赋能应用生态更加完善。打造2-3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5个以上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揭榜国家创新任务15项以上。打造10个左右产业集聚与赋能应用特色园区,培育20家左右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细分领域企业。算力总规模达到12EFLOPS。培育推广200个“人工智能+”典型示范应用场景,争创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示范基地。
 
  三、《行动计划》提出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一)实施算力设施“强基”行动。统筹布局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按需部署高效边缘计算中心,打造集通算、智算和超算为一体的算力支撑体系。加快建立全市算力统筹调度机制,引导各类公共算力及市场化算力资源接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全市算力“一张网”。
 
  (二)实施算法模型“铸魂”行动。整合全国领先的海洋科研与大数据优势资源,打造“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突出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支持行业企业加快垂直大模型研发升级。依托全市算力、数据和场景资源,培育一批大模型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和典型创新应用场景案例。
 
  (三)实施数据要素“提质”行动。推动数据共享和开放,为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按需汇聚、有序供给提供服务。探索企业数据资产化新路径,完善数据资产化管理模式,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开展数据采集、清洗、标注、质检等业务,做大数据产品供应和数据交易服务市场。
 
  (四)实施核心产业“固链”行动。积极招引训练和推理相关的智能芯片企业,提升智能传感器产品研发制造水平。支持软件企业与硬件企业深度合作,加快开发复杂算法软件,推动软硬件兼容适配。支持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丰富产品品类、创新产品形态。
 
  (五)实施创新平台“领航”行动。推动行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机构等创新载体。创建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示范,在人工智能中试验证、模型训练和算力算法等方面加大投入。支持企业培育创建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平台,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级。
 
  (六)实施产业生态“聚力”行动。以人工智能产业园为核心,打造算力服务支撑供给高地、软硬融合创新策源高地、智能化应用引领高地。支持相关区市打造细分领域特色园区。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七)实施场景应用“赋能”行动。聚焦工业制造、智慧海洋、现代农业、交通运输、医养健康、智慧教育、文化旅游、社会治理8个领域,加大场景开放力度,开展多样化赋能应用。
 
  四、如何保障《行动计划》的实施?
 
  《行动计划》从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强化人才支撑、营造浓厚氛围等4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调整充实人工智能产业链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积极发挥专家和智库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健全部门协同、市区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构建一流产业生态。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加大产业引导和扶持力度。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吸引社会创投资本参与,重点支持初创期、成长型人工智能企业和项目。常态化开展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征集活动,以场景开放驱动产业发展。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落实人才发展政策措施,加大人工智能紧缺急需人才招引力度。开展“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招引更多人工智能领域青年人才来青就业创业。深化产教融合,鼓励驻青高校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养实践型人才。
 
  四是营造浓厚氛围。加大优秀企业、应用案例宣传推广力度。举办人工智能展会、赛事活动,加强与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技术产品推介活动,营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热门评论

上一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若干措施的通知

下一篇: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