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全力保供为了千家万户更温暖
- 来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2024/3/4 13:45:19
- 23465
供暖季以来,中国石化召开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周密安排部署保供工作,下发《中国石化供暖季天然气保供方案》,建立集团公司、总部部门、企业三级保供机制,层层压实责任,气田开发高效推进,地热产能建设提速,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完善,用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多方筹措天然气资源,温暖过冬有底“气”
资源是保供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石化持续加快产能建设节奏,高效推进国内气田开发,多方筹措进口LNG资源,为保障冬季天然气民生用气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
供暖季前,持续推进气田稳产增产。加快推进川西、鄂北等常规气和威荣、丁山等页岩气产能建设,重点抓好普光、元坝、涪陵、大牛地等主力气田高负荷稳定生产。
确保进口LNG资源稳定。与国外资源商积极协商LNG长约提货计划,确保稳定履约,结合市场需求,提前做好经济性LNG现货采购。第六届进博会上,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为期27年的LNG长期购销协议,保证了每年300万吨LNG的平稳进口,进一步提高国内天然气的保供能力。
供暖季来临,中国石化组织上游气田认真排查风险隐患,加强极端天气预警,做好应急物资盘点储备,以“迎战”“临战”“实战”状态全面做好各项准备,确保气田安全平稳、满负荷生产。
西南油气分公司日产气量超2700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中原油田普光气田按照“一井一策”原则和“高负荷+调峰”运行模式,寒潮期间每天增加外输商品气40万立方米,日产井口气量最高达到2400万立方米。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成立日保产小组,每天分析气田生产情况,深入了解各气井生产状态,气田日产量始终维持在2000万立方米左右。
优化组织运行,天然气储运设施运行平稳高效
入冬以来,中国石化认真分析气温变化、市场形势,与用户细致对接,提前预判高峰时期天然气用量,优化组织运行,天然气储运设施运行平稳高效,保障了用气高峰时节天然气充足稳定供应市场。
加快天然气储气能力建设,充分利用自有LNG接收站储气能力调峰。在供暖季来临前,提前布局,新投用4座液化天然气储罐,新增储气能力5.8亿立方米,可满足770万户家庭供暖季5个月的用气需求。青岛LNG接收站、天津LNG接收站均实现双码头双泊位运行,2个接收站共16座LNG储罐总储气能力达133万吨,日气化外输天然气超6000万立方米,有力保障了高峰期用气需求。
提前预判,充分发挥储气库调峰能力。在供暖季来临前,按照“应储尽储”原则,在9座储气库形成有效工作气量超25亿立方米,可满足1.6亿户家庭1个月用气需求。寒潮期间,强化储气库安全管理,紧盯关键环节,严格执行采气运行方案及采气计划,文96、金坛、文23等8座储气库日采气量超千万立方米。
优化资源配置,单日向北方地区供应天然气超亿立方米。天然气分公司加强与上游气田、资源供应商和下游用户的对接沟通,积极做好市场计划平衡。同时,持续优化运力组织,加强接收站接卸调度,供暖季以来,LNG接收站始终保持稳定高效运行。
地热供应能力大幅提升,为11省市70余市县居民提供清洁供暖
“天冷离不开暖气,感谢你们来得及时!”小区居民王女士说。近日,新星公司新能源生产调控指挥中心运维人员收到平台报警,得知雄安新区鑫城小区供暖管网突发故障,第一时间通知现场抢修人员解决,短时间内,供暖恢复正常。
雄安新区鑫城小区位于中国石化新星公司地热供暖区域。今年供暖季,中国石化地热供暖能力超9500万平方米,可为北京、天津、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11个省市70余市县的百万余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服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70万吨。
过硬的技术是保障平稳供暖的前提。“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居民家里暖和、心里热乎。”新星公司生产部负责人说,“对此,我们上线了新能源生产调控指挥中心平台,由人工调控改为智能调度,不仅供暖运行效率提升了,而且调控的精准度也提高了。”
现在,在位于北京的新星公司新能源生产调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可以及时了解清洁供暖的热负荷、管网压力、末端水温等参数。依托智能平台,运维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地热井、地热站的供暖运行状态,远程优化调度供暖参数。
专业的技能是平稳供暖的保障。新星公司组织开展地热专业技能大赛、供热运行内训师培训班,促进技能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坚持“冬病夏治”,在供暖季前即对地热井、供热设施、管网等进行维保、检修、调试,确保设备在供暖季期间安全平稳运行。
面对大风降温和雨雪等极端天气,新星公司成立供暖运行保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生产调度、资源保障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组织志愿服务人员到基层增援,快速处理设备可能存在的异常,保障群众供暖。做好设备设施、供热管网巡检,坚决守住“温暖防线”。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