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搭建软件平台、打造绿色建筑,TA们引领尚“绿”风潮!

来源:“ 发展北京”微信公众号
2023/7/12 9:44:21
26178
导读:7月10日至7月16日,以“节能降碳,你我同行”为主题的第33个节能宣传周正式开启。
  低碳办公、绿色出行、节能生产、技术创新……7月10日至7月16日,以“节能降碳,你我同行”为主题的第33个节能宣传周正式开启~
 
  为更好地宣传节能,进一步在全社会引导形成尚“绿”风潮,发改君为大家带来五位先行“标兵”,让TA们以实际行动介绍节能降碳经验,分享绿色发展心得~
 
  技术创新
 
  名称:北京节能潜力评估与节能量核证方法学及工具软件平台
 
  特点:节能潜力评估和节能量核证方法学及工具软件平台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把节能量评估核证实现信息化的能源节约服务行业数字化应用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线上平台使用,功能交互便捷通畅,核证评价后的结果可以自行导出。平台逻辑架构合理,功能设计完备,功能覆盖了节能工作各重点领域的主要节能技术改造内容。平台会持续更新、拓展,在服务北京的同时,面向京津冀乃至全国范围提供北京经验。
 
  成效:目前,平台注册用户主要为能源服务公司,以及部分用能单位和少量个人用户。已有百余家用能单位百余个项目在平台进行了节能潜力评估,部分项目单位依据评估结果进行了节能改造。节能量核证应用案例约400个,依核证结果累计完成市级节能技改奖励项目31个,核证节能量1.8万吨标准煤,享受了市级奖励资金约1188万元。平台核证结果还可作为节能服务双方效益分享的凭证,平谷区党政机关等众多办公建筑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积极应用了平台的节能量核证功能。同时,平台积极助力节能技术推介,定期更新、推送节能相关政策和技术并推送。
 
  绿色学校
 
  名称:北京交通大学节能降碳先进经验
 
  特点:“三维节能”工作法,学校按照“机制引导、技术支撑、外力补充”的思路,积极推行“三维节能”工作法,即机制节能、智慧节能、合同节能相结合,综合施策,统筹开展节能工作。学校以绿色教育为核心,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以“五进五结合”的做法,构筑全方位宣传教育网络,让绿色低碳理念“入眼、入耳、入心、见行动”。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后勤部门与教学科研部门合作,鼓励师生针对节能降碳开展科学研究,后勤部门积极提供应用场景,后勤集团成为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实习实践基地。
 
  成效:通过科学管理,在建筑面积与用能人数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学校的能耗依然持续下降,能耗由2010年的2.3万吨标煤下降为2022年的1.3万吨标煤。
 
  能源监管平台
 
  教学研用一体化
 
  绿色建筑
 
  名称:大兴国际机场东航基地一期工程
 
  特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东航基地核心工作区位于大兴国际机场北侧核心区内,新机场中轴线东侧。项目于2019年10月投入运行,服务约2000多人,实现东航基地核心区职住平衡,打造环保低碳的步行生活圈。项目采用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供暖热源采用新机场地源热泵,有效降低了电耗、气耗;项目通过高效冷机、变频水泵、热回收新风机组、LED节能灯具、节能电梯等节能设备,降低了物业运营维护成本;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PM2.5过滤系统等投入使用提高了办公品质。包括14项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筑能效监管系统的投入使用,将绿色环保理念在运行阶段接续传递。
 
  成效:施工过程中,钢筋损耗率降低到1.23%~1.42%,混凝土损耗率降低到0.71%~0.83%,采用了高强度钢材、木材、铝合金型材、玻璃等可循环材料,用量比例约为10.47%,节约了材料消耗,降低了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实际运行数据表明,03、05地块年每平方米运行电耗分别为51.68千瓦时、66.09千瓦时,相对于常规建筑电耗降低了20.29%、22.25%,节能效果显著。
 
  超低能耗运动中心
 
  名称: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
 
  特点:北京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桥东北角,作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冰球比赛的热身馆及训练馆,本项目内含一块标准的比赛冰球场,一块标准训练场,除此之外还包括比赛配套服务、体育文化互动体验等功能。本项目是2018年第一批通过专家评审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是目前全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也是首个大型被动式超低能耗体育建筑。
 
  成效:由于采用了高性能围护结构以及磁悬浮冷机、变频水泵风机等机电设备,本项目供暖空调照明系统能耗显著降低,根据模拟计算,该建筑能耗可较国家现行能耗标准降低60%以上,项目节能率为64.94%,光伏发电系统全年发电量占全年总用电量的17.8%,节能效果显著。
 
  智慧园区
 
  名称: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
 
  特点:为实现绿色低碳,金风科技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资金投入,充分挖掘本地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搭建完成一套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能源体系,包括4.8MW风力发电机组和1.39MW分布式光伏,同步配套建设地源热泵、水蓄冷和充电桩等装置。项目引入风力发电、分布式光伏、地源热泵和水蓄冷等清洁能源,通过智能化协调运行的模式,开创了多品类绿色能源优势互补的技术创新。
 
  成效:通过深度挖潜,优化空间利用,最大化的建设风力发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本地清洁能源年发电量约占园区年用电量的43.33%。通过集中监控、系统优化运营模式等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园区整体能源利用效率。风力发电机组年均发电量约为500万度,分布式光伏年均发电量约为150万度,合计约650万度,约占园区电力消耗量的43.33%。

热门评论

上一篇:隧道内可实现通讯定位!成宜高铁正线铺轨顺利完成

下一篇:30家上榜!2023年度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名单公布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