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生物降解是塑料产品的“万能牌”吗?
- 来源:环保在线
- 编辑:Leven
- 2023/6/30 14:18:02
- 21555
最近,关于生物可降解产品的消息接二连三获得关注。
如Intertek天祥集团获得美国生物降解产品研究院(BPI)批准,成为BPI认可实验室。据悉,Intertek实验室开发了ASTM D6691有关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生物降解率的测试能力,能测定塑料在暴露于至少10种已知属的需氧海洋微生物的生物降解程度和速度。
再如,索尔维宣布推出生物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产品系列Naternal品牌,用于打造定制化美发和皮肤护理解决方案。Naternal,一款以瓜尔胶和其他天然原料生产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据悉含有的各种成分均符合 "可生物降解设计方法" 的理念。
干塑料这行的,恐怕没有不了解可生物降解的了。毕竟,这几年“塑战速决”的口号喊得响亮,限塑向禁塑转变的态度也是很坚决。环保在线特约话题:#塑战速决,成果如何?#持续追踪业界动态,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那么说回可生物降解塑料,以前总是听到“白色污染”这个词,后来又被微塑料的“入侵”消息刷屏,可以说塑料垃圾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食品安全隐患都在推动全球重视这种化学制品广泛而深刻的威胁。而除了源头减量之外,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替代称得上是非常关键的解决方案。
European Bioplastics数据称,预计全球生物塑料及聚合物市场规模到“十四五”末将达到1800多亿元,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一时间,可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风头无与伦比。即使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成本要高不少,快递行业、零售业、餐饮业等都不得不为“达标”做利弊衡量。
但是,近段时间,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万能论”似乎有些失灵。这倒不是说,可生物降解塑料有什么问题,而是整个产业似乎还不能支撑起被推得过高的期望。
怎么说呢?我们刚刚就说过成本高这个问题,艾瑞咨询2022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生物降解塑料原材料售价普遍大于2.5万元/吨,也就是相较传统塑料材料有1.5倍到5.5倍的差价,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持续方案”。绿色和平曾粗略估算,就算北京每户每天只用一个生物降解塑料袋,全年费用也会超过12亿,从这个数据就能看出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在消费端吃不开的主要原因。
消费端需求如果受阻,产业支撑点何存。更大的冲击是,说好的可生物降解,钱花了但只是幌子,就会进一步失去公信力。如今的可生物降解塑料市场还存在标准不完善,管理链条非闭环,经营成本高,产能粗放扩增等问题,这可能也是所有行业经历“暴涨”会面临的,市场规范和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对此,《“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倒是有清晰的认知,给出了明确的指引。
方案提到,要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所谓“科学稳妥”,方案要求充分考虑替代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影响,完善安全标准,开展不同类型的机理和影响研究,规范应用领域,引导产业合理布局,防止产能盲目扩张,严查虚标、伪标等行为。重读一遍这些要求,真的没有一个字是无用的,才知道为什么可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开启了“冷处理”模式。且不仅是可生物降解塑料,“以竹代塑”、“以纸代塑”这种新冒头的,也得“根正苗红”才行。
当然,更多研究论证,使用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初衷或并没有达成。一方面,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是为了替代没有得到控制流入自然环境中的塑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但清华大学的调研数据显示,其实近97%还是进入了焚烧和填埋环节。
另一方面,即使是被认证的可降解塑料,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并且受氧气、湿度、温度、特定微生物等的影响。这意味着,就现在的工艺条件而言,可生物降解塑料也许没有人们预期的那么“环境友好”,除非在降低降解要求这块能有所突破,或者大家都能把可生物降解垃圾袋丢到厨余垃圾桶里。
所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过后,业界似乎开始认识到,可生物降解塑料并不是一张“万能牌”,至少现在还不是。但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在一些容易“流落在外”的场景中还是非常合理的选择,比如回收难度较大的农用地膜,此外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替代,可生物降解塑料仍旧是主流之选。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可生物降解塑料使用成本能与传统塑料产品相当,这些问题就没必要讨论了。毕竟用谁都一样,为什么不用可生物降解的呢。所以技术啊,不愧是第一生产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