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塑料污染,我们做的比你知道的更多
- 来源:环保在线
- 编辑:Leven
- 2023/6/30 14:14:57
- 22601
201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就与塑料污染有关——塑战速决(Beat Plastic Pollution),今年的主体依然围绕塑料污染——塑料污染的解决方案。
纵观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具体到细分污染方向的并不多,1976年的水,1977年的臭氧层和土壤退化、森林,1981年的有毒化学品,1983年的酸雨,1984年的沙漠化,2003年的水,2004年的海洋,2006年的旱地,2007年的冰川,2011年的森林,这么看,塑料污染被点名,还不止一次,足以证明其重要性。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发表了最新报告《切断根源:全世界如何终结塑料污染,创造循环经济》,表示如果各国和企业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深入转型,有望在2040年内减少80%的塑料污染。世界必须将塑料制品减半,削减一次性塑料消费,这两个方向跟目前大方针基本一致。
报告称,如果延迟5年,2040年塑料污染或将增加8000万公吨,塑料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将达到近2成。同时,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巴黎协定1.5℃目标的完成。报告发出的警告意味不可谓不明显,从另一个方向出发,报告明确表示,全球转向循环经济将节省1.27万亿美元,并通过避免外部效应节省3.25万亿美元。
总结一点,报告要表达的就是,赶快行动,积极行动,这几年一定要行动起来。
塑料污染的形势,环保在线已经讨论过多次,尤其是微塑料的环境和安全威胁更是近年来被持续关注的焦点。面对严峻的形势,2022年的联合国环境大会甚至为此签署了一项名为《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的新决议,由来自175个国家的领导人签署,将于2024年正式生效。
当然,作为塑料制造和使用大国,中国为此付诸的行动并不少。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直指电商、快递、外卖这些在塑料污染问题上有突出“贡献”的新兴领域,要求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一方面,禁止和限制部分塑料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另一方面,着力推广替代产品以及发展塑料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产业。
从“限塑”到“禁塑”,这种转变已经初步显现出我国治理塑料污染的决心,将“洋垃圾”拒于国门之外同样彰显了拒绝污染,支持内部废弃资源再循环的宗旨。总的来说,目前塑料制品领域“禁”的最大矛头指向的就是一次性塑料,而塑料回收再利用最大的难点或在于低价值废弃物的高值转化和再生品的市场推广。
就塑料污染治理的“中国方案”来说,废塑料回收利、体系建设,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塑料垃圾清理治理,规范和引导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动塑料行业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广泛宣传减塑行动等这些工作打出来一套“组合拳”,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2022年发布的《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理念与实践》就指出,我国材料化利用量占同期全球总量的45%,2021年材料化回收量约为1900万吨,材料化回收率达到31%,是全球废塑料平均水平的1.74倍,并且实现了100%本国材料化回收利用。
另外,我国从事废塑料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企业数量超过了1.5万家,从事废塑料回收利用工作的从业人员规模约为90万人,再生塑料已经在纺织、汽车、包装、消费类电子、农业、建筑建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薄膜、注塑领域应用最广,占比分别达到36%和28%,在中空管材领域的应用占比也达到了12%左右。
“当前,塑料污染已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焦点问题”,业界的这句话让人更加体会到了塑料污染治理的紧迫性,也应该让更多人嗅到其带来的商机。这不仅关于塑料污染问题,还关乎“双碳”背景下的碳减排问题,因为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塑料行业的排放量达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4%,预估2050年塑料的累积排放可占用1.5℃预算(400 Gt CO2e)的16%~32%,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CCEPT的研究还显示,如果不能有效管控,在基准情景下,中国塑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将从2020年的5.6亿吨,增加到2030年的7.7亿吨和2050年的11.7亿吨。所以这已经不是“塑料自己的事儿”了,源头减量必须要取得更积极的成效。
世界期待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完成“塑料公约”上发挥全球领导力,中国5万亿的再生资源市场也期待废弃塑料制品资源化能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下一篇:缓解停车难题 智慧停车来支招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