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底盘国产化,驶入深水区
- 来源:盖世汽车
- 2023/6/19 10:35:54
- 24826
线控底盘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儿。
近日,汽车底盘悬架和制动系统供应商京西智行宣布完成20亿元A轮融资。这是今年国内线控底盘赛道最新的一笔投资,也是迄今已知金额最大的一起投资事件。
据盖世汽车统计,2023年以来,国内线控底盘领域已至少披露了10笔融资,获投企业包括格陆博科技、比博斯特、利氪科技、悠跑科技、千顾科技等,其中大部分融资规模都在亿元级别。
要知道过去几年智能汽车领域最热门的投资赛道,大多集中在智能驾驶的感知以及决策环节,比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AI芯片等。今年各路资本纷纷涌向线控底盘领域,充分表明该赛道的投资和布局价值正逐渐凸显。
一方面,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驱动终端客户对车辆安全、智能、舒适、个性化等潜在需求持续提升,作为与这些诉求息息相关的功能件,底盘向线控化程度更高的智能底盘演进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从整车底盘市场格局来看,此前该领域长期被外资巨头所垄断,无论从供应链安全角度考虑,还是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汽车供应链,都要求发展本土的线控底盘供应商。
正因为如此,借力线控底盘这个全新赛道,一批本土企业纷纷开始谋求自主突围。其中线控制动,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各种ADAS功能在终端市场的快速普及,对线控制动的需求快速增长,在国产替代方面已经率先撕开了“一道口子”。
国产突破成果初显
在线控底盘领域,线控制动可谓国产替代的“先锋军”。
所谓线控制动,与传统的液压/气压制动相比,主要区别是取消了传统制动踏板和制动器之间的机械连接,取而代之的是以“线控”的方式来实现制动信号传送以及制动能量传导。根据技术路线的不同,线控制动分为液压式线控制动EHB和机械式线控制动EMB两种,其中EHB是现阶段的主流。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这种制动方式由于用电子助力替代了真空助力,很好地解决了因发动机被电机所取代,没有稳定真空源的问题。不仅如此,线控制动除了满足新能源车的日常制动需求,还可以回收制动能力,从而提升续航里程。
而对于自动驾驶,线控制动由于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可以更好地满足自动驾驶的发展需求,比如目前在智能电动汽车上广泛应用的ACC、AEB、TJP 、HWP等ADAS功能,都需要基于线控制动来实现。
所以不难发现,伴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近两年线控制动赛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热闹了起来。尤其是基于Two-box方案的线控制动,在以同驭、拿森、格陆博等为代表的本土玩家的积极布局下,已经率先实现了国产突破,目前大家正朝着集成化程度更高的One-box集体发力。
这里的Two-box和One-box,都属于EHB的范畴。其中One-box,是在Two-box以电子助力器替代传统真空助力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将ESP与电子助力器进行集成,不仅集成度和能量回收效率更高,由于减少了一些零部件的使用,成本也相对较低。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门槛,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以及对相关核心零部件的深刻理解,基本很难跳过Two-box 系统直接研发集成度更高的 One-Box。
所以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是两种技术路线并行,典型如博世的iBooster+ESP和IPB,采埃孚的EBB(Two-box )和IBC,拿森的NBooster(Two-box )和NBC,以及格陆博的ESC+GIBS和GIBC。
从量产进展来看,Two-box方案由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无论是跨国Tier1还是自主零部件企业都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比如博世的iBooster,早在2013年就正式量产,目前已配套特斯拉、蔚来、通用等车企。国内诸如拿森、同驭、格陆博、利氪、比博斯特等,过去两年也相继完成了基于Two-box 的线控制动系统量产,初步实现线控制动的自主突围。
而One-box方案,此前只有博世IPB、大陆集团MK C1、采埃孚IBC、伯特利WCBS、弗迪动力BSC等少数几款产品实现了量产。不过随着线控制动技术日趋成熟,与此同时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在集成化、响应速度、成本等方面对线控制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One-Box方案正在接力开启国产化新时代。
近日,比博斯特在江苏南通举办主题发布会,会上比博斯特正式发布了三款全新的线控底盘产品,分别是新一代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BIBC、新一代全解耦BEBS以及拖挂式房车制动系统RV-EBS。
自2021年5月成立,比博斯特一直致力于推进线控底盘的国产化。为此,比博斯特先后布局研发了基于Two-box方案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BEHB(BEBS+BESC)和基于One-box方案的BIBC,并在南通数字工厂建设了BIBC、BEBS、BESC三条产品线,累计产能达150万套。
其中BEHB已经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并交付客户,预计今年累计交付量将突破20万套。此次,伴随着比博斯特新一代BIBC的发布,并在其南通数字工厂正式下线,标志着比博斯特One-box线控制动系统正式迈入规模化量产。
5月中旬,拿森科技在上海举办2023年新品发布会,此次活动重点也是直指One-box。期间,拿森重磅发布了全新一代One-box 2.0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NBC。在此之前,拿森基于Two-box方案的电控制动助力系统NBooster已于2018年实现大批量投产,并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长城等多家车企达成了量产合作。
据拿森科技创始人兼CEO陶喆介绍,这次全新发布的Onebox 2.0也已经获得了多家国内一线主机厂的多款标杆车型定点,将于今年三季度开始陆续实现大批量投产,预计明年出货量将达100万台。为此,拿森投资了近1亿元打造Onebox 2.0产线,以保证产品的稳定、安全、高质量投产,该产线设计年产能50万套。
如果将时间线再往前拨,今年上海车展上,包括格陆博、同驭汽车、利氪、英创汇智等在内的本土线控底盘“新秀”,也均重点展出了各自的集成式制动控制系统,并且大家的量产时间都集中在今年。
其中利氪走的相对靠前一点,其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IHB-LK®早在去年就实现了量产。格陆博自主研发的One-box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GIBC,预计今年上半年正式量产。同驭汽车则正在搭建iEHB新产线,计划在下半年建成投产。
这意味着,在One-box领域,今年本土供应商将集体进入大规模供货阶段。而伴随着自主零部件企业陆续量产,与此同时由于过去两年频繁的供应链短缺,导致本土车企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今年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普遍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而One-box本身具有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多重因素驱动下,不难预见One-box方案的市占率未来几年必将进一步提升。
多个维度全面反击
在线控底盘核心零部件中,尽管线控制动已经率先开启国产化,整车厂的搭载意愿也在持续增强,目前这项技术的整体渗透率并不高,预计接下来几年才会逐渐爆发。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此前预测,到2025年,国内线控底盘核心零部件市场规模有望达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其中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2.2%和45.3%。另据华西证券预计,2025年全球线控底盘五大系统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1757亿元。
伴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持续推进线控底盘技术的迭代升级,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是不容忽略的问题。目前普遍认为,对于线控制动,如果说EHB是现在,那么EMB则是将来。
EMB即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与EHB相比,EMB最大的不同是用电子机械系统替代了传统制动系统中的液压装置,不再需要制动液和液压部件,因此EMB也被称为“干式制动”。如此一来,可进一步简化制动系统的结构,更便于在整车上布置。
不仅如此,EMB系统由于是通过接受制动器踏板传感器信号以及车速等车辆状态信号,驱动和控制执行机构的电机来产生所需的制动力,相较于EHB可以实现更快速的制动响应,更能贴合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因而被普遍认为是线控制动的终极产品形态。
目前,博世、大陆集团、布雷博等跨国Tier1,都将EMB作为了下一阶段的发力重点。其中大陆集团,针对自动驾驶、电气化等发展新趋势,已经制定了从 “未来制动系统” FBS 0 到 FBS 3的清晰技术路线,以逐步实现完全“干式”的制动目标。
布雷博的EMB系统SENSIFY™ 2021年底就已正式发布,该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软件以及卡钳、制动盘和摩擦材料等现有布雷博产品组合,此前于上海车展迎来了中国区公开首秀,据悉SENSIFY™也是现阶段少数能够实现样车搭载的EMB系统。
不过,EMB虽然优势明显,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包括对电机性能要求比较高,需要额外的制动失效备份机构等,这些都决定了EMB的大规模量产还需要一段时间。
目前来看,2025年或是EMB规模化量产的关键时间节点。大陆集团此前就明确表示,将与一家北美汽车制造商合作,在 2025 年开始批量生产FBS,布雷博的SENSIFY™也计划在2025年量产上市。
针对这一趋势,以伯特利、长城精工、万安科技、比博斯特、格陆博、拿森、利氪等为代表的本土线控底盘供应商,目前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的布局。
在此次两周年发布会上,比博斯特就表示,该公司已经对面向下一代软硬分离、跨域融合的集成式线控底盘架构进行了全面布局,其中今年将实现BEMB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装车功能测试。
利氪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LK此前已在上海车展上进行了公开亮相,共包括两款产品,分别用于前轴和后轴。根据利氪规划,这两款产品接下来两年将陆续面世,力争2025年前实现智能底盘线控制动产品线全系产品量产。
另外,万安科技近日也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EMB产品计划于2024年小批量产,将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乘用车EMB项目目前也在规划中。伯特利亦透露,2023年计划完成EMB原理样机开发。可以发现,在量产时间上,大家都力求与跨国大厂保持同步。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围绕线控制动持续推进产品的纵向迭代,随着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对线控底盘的需求不断提升,本土企业也在从横向上不断扩充产品矩阵,争相瞄准纵、横、垂向三位一体的控制及深度协同,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
比如拿森,除了EHB和EMB,还进行了DP-EPS双小齿轮线控转向系统的产品储备,并布局了SBW线控冗余转向系统、NXU线控底盘域控制器等产品。
在利氪的智能底盘“三步走”战略中,以线控制动为起点,还布局了空气悬架控制系统ECAS-LK、智能底盘域控制器C-Trio、及线控转向系统SBW-LK等。其中线控悬架目前已经在加紧研发当中,该产品此前于上海车展上进行了公开亮相,将于今年底进入装车验证阶段,预计明年正式量产上车。
这背后,除了终端用户需求演进,还有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是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往集中式的演进,需要赛道玩家具备全域的底盘线控化能力,从而更好地为下一代基于域控的智能底盘甚至更先进的一体化底盘做好准备。
另外,随着高阶自动驾驶不断照进现实,在颠覆整车产品形态的同时,还带动了驾驶操控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全面升级,更需要通过纵、横、垂三个方向的融合及协同控制,来赋能产业升级。
目前来看,朝着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线控底盘发展目标,本土企业都已经在积极布局。不难预见,接下来随着本土厂商进一步发力,在性能、成本等方面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与此同时终端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线控底盘市场有望迎来更大的爆发,届时本土企业的表现将更值得期待。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