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一季度贵州省规上工业企业效益情况分析利润总额252.27亿元

来源:贵州省统计局工业处
2022/5/17 9:17:32
21190
导读:一季度,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2.27亿元,同比增长73.3%,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64.8个百分点。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贵州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应对各方面困难和挑战,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一、基本情况
 
  (一)利润总额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2.27亿元,同比增长73.3%,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64.8个百分点。从全省重点监测的19个行业看,12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实现增长,1个行业同比扭亏为盈,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增长2.6倍,原材料制造业同比增长54.9%。
 
  (二)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58.27亿元,同比增长21.9%,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9.2个百分点,继续延续2021年末以来的快速增长态势。其中,采矿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6%;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
 
  二、主要运行特点
 
  (一)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
 
  从2020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减税降费、延期缴税,小微企业减免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及金融政策支持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随着政策措施的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效果有所显现。一是单位成本费用有所控制,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成本费用83.89元,同比减少2.8元,其中,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减少1.93元。二是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2%,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三是企业研发费用明显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20.44亿元,同比增长40.2%。
 
  (二)制造业带动利润总额快速增长
 
  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89.8%,带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快速增长。一是利润总额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26.50亿元,同比增长85.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71.7个百分点。二是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1.3%,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各项费用有所控制,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8.82元,同比减少1.21元。
 
  1.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持续带动。由于元旦、春节消费市场需求增加,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大幅上涨。一是利润翻倍增长,全省规模以上消费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60.26亿元,同比增长1倍,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56.2个百分点。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16.24亿元,同比增长2.6倍,增幅较上年大幅提高。二是收入高位增长,全省规模以上消费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765.04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28.16亿元,同比增长64.6%。三是成本有效下降,全省规模以上消费品制造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45.15元,同比减少5.45元。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33.50元,同比减少12.29元。
 
  2.原材料制造业利润保持增长。一季度,原材料价格继续保持上涨趋势,上游原材料制造业企业收入利润继续保持增长。一是利润持续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原材料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5.76亿元,同比增长54.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8.7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9.70亿元,同比增长1.1倍,在上年同期扭亏为盈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二是收入快速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原材料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799.90亿元,同比增长23.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6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40.52亿元,同比增长53.8%。三是企业各项费用有所控制,全省规模以上原材料制造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6.91元,同比减少1.54元。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7.49元,同比减少2.01元。
 
  3.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快速增长。全省以十大工业集群化为主抓手,持续聚焦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转型,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高技术制造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一是利润高速增长,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5.19亿元,同比增长89.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8.1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1.18亿元,同比增长93.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39亿元,同比增长51.9%。二是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3%,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8%,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
 
  (三)采矿业拉动利润总额增长
 
  随着能源保供措施有效推进,煤炭等能源产品生产增长,同时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相关行业利润快速增长。一是利润总额翻倍增长,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6.99亿元,同比增长3.7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23.03亿元,同比增长4.3倍,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2.9个百分点。二是盈利能力继续提高,全省规模以上采矿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5%,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8%,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三是成本有效控制,全省规模以上采矿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71.10元,同比减少8.74元。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70.01元,同比减少9.76元。
 
  (四)大型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利润增长
 
  全省大型企业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保持增长。一是利税总额继续向好,一季度,全省大型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15.15亿元,同比增长48.0%,其中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6.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59.7个百分点。二是单位成本有效控制,全省大型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60.63元,同比减少4.56元;三是盈利能力继续提高,全省大型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15.7%,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
 
  三、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亏损面同比扩大,亏损额继续增加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3.7%,同比扩大3.1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额65.54亿元,同比增长32.5%。分行业看,企业亏损额较大的行业分别是电力行业和建材行业。受火力发电企业持续亏损影响,电力行业亏损额为21.92亿元,同比增长1.4倍;受下游房地产、投资项目开工进度影响和建材价格上涨的双重因素影响,建材行业亏损额仍然较高,但较同期有所下降,一季度,建材行业亏损额为6.62亿元,同比下降34.6%。
 
  (二)存货、应收账款高位运行,企业经营压力增加
 
  一方面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长较快,但产成品存货周转放缓。截至3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23.6%,高于上年同期9.3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9.2天,同比增加0.6天。另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较快,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放缓。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3.6%,高于上年同期8.3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57.9天,同比增加1天。
 
  (三)中小微企业亏损面扩大,经营压力仍然较大
 
  一是亏损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中99%以上为中小微企业,企业亏损额中中小微企业占比为90.9%;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4%,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二是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较高,截至3月底,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11元,同比增加0.32元,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9.61元。三是中小微企业运营效率低,截至3月底,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4.6%,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中小微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26.3%;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0.9天,高于规模以上平均水平3.5天;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0.4%;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同比增加0.4天,高于规模以上平均水平7.9天。
 
  四、意见和建议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切实帮助企业纾困。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工业企业纾困解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用好用足财政税费政策,一是深入落实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征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及延缓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缴纳税费等政策;二是强化纾困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各类专项资金给予企业资金支持,尤其是暂时面临困难但有市场、技术有竞争力的企业。
 
  二是推进企业产销衔接,保障企业资金链稳定。一是组织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强化企业产销对接,同时促进大型企业扩大向中小企业采购规模。二是加强大型企业应付账款管理,对逾期占用、恶意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加大联合惩戒力度;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及时支付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服务的账款,从源头防范层层拖欠形成“三角债”。三是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等情况;推动银行制定中小企业信贷通专项配套制度,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一是优化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方式,根据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切实摸清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对企业给予个性化、差异化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二是进一步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实施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同时增加对中型企业的政策支持;加强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三是引导企业开拓创新,抓住国家各项财税政策红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催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原标题:工业效益总体向好 助企纾困仍需发力

热门评论

上一篇:2022年一季度贵州省十大工业产业发展统计监测报告 现代能源产值近千亿

下一篇:模组厂商业绩普遍增长 物联网业整体高景气有望持续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