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流年不利”?美国巨头的抗争恐难阻颓势
- 来源:智能制造网
- 编辑:月初
- 2020/7/14 14:22:48
- 52839
在美国,共享经济面临的危机在出行领域率先发酵。
据悉,美国加州政府正对Uber和Lyft等共享出行企业施加更大压力,试图通过法案等形式迫使这些公司将平台上的签约司机转变为正式员工。对于共享出行企业而言,如果被迫进行这样的“变革”,那么将意味着运营模式的颠覆,它们将不得不变成传统的出租车公司。
要知道,加州是美国乃至重要的共享经济发源地之一。如今,就连加州政府都对共享出行模式不认可,开始“下狠手”,其他地方自然也不乐观。更何况,在疫情冲击下,许多共享经济企业已经在承受巨大压力,一旦政府的支持发生改变,或许将成为“压到骆驼的后一根稻草”。
因此,Uber和Lyft等企业正展开积极抗争,希望能够继续坚守住当前的运营模式,保留住共享经济发展以来获得的市场和利益。然而,共享经济整体的态势恐怕难以轻易扭转。
过去:风头无二
在人工智能、5G崛起之前的那两年里,火热的概念当属“共享经济”。从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出行“一炮而红”,到共享厨房、共享民宿、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甚至是共享小板凳等各种“千奇百怪”的共享业态纷纷出现,一时间共享经济了创业风潮。
就拿共享单车来说,在热度高的时候,市面上的共享单车品牌不断增多,路边上的共享单车颜色越发丰富,而且几乎都是免费骑、低价骑,瞬间就吸引了大量用户,对于人们的出行习惯都造成了重大影响。很多域外企业、资本力量也纷纷涌入,试图分上一杯羹。
共享单车疯狂,不仅催生了一个新的业态,给创业者提供了“战斗高地”,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而且,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还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以及顺便解决了国内自行车行业萎靡不振的状况。然而,当时的人们恐怕没有想到,共享单车、共享经济的退潮来得如此之快。
现在:跌入低谷
在经历了一段迅猛扩张后,共享经济的发展逐步显现出一些常见的弊病。例如,因为要抢夺用户,在扩张初期往往都采取烧钱的策略,但是这一模式并不具备长期持续性,也只有少数实力雄厚的玩家才能进行得下去。烧钱烧到一定程度后,终究还是要回到“盈利”这个问题上来的。
而且,在烧钱阶段也是行业竞争无序、激烈的阶段。不管是什么人、什么企业,只有手上有钱或者是有资源,就都想来分蛋糕,导致行业“鱼目混珠”,在服务质量等关键环节出现缺失的现象,难以保障企业、行业长久发展,也不利于维护用户的切实利益。
就以共享单车来说,竞争的白热化推动了行业的深度洗牌,不少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和持续资本支持的品牌陆续退场,到后即使是“残存”的两大巨头摩拜和ofo也相继陷入危机,摩拜选择了“卖身”,而ofo则深陷“退押金”旋涡,在市场上大规模退缩,难以重现昔日盛景。
至于其他共享业态,除了共享充电宝等少数细分领域外,多数都已经开始降温。总的来看,共享经济已经度过了扩张期,转入了“精耕细作”的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共享经济的大规模扩张时期已然结束,接下来将是一段沉淀期。
未来:适者生存
此番,美国Uber和Lyft等共享出行企业面临重大危机,显示出共享经济自身存在的一些短板和挑战。从新兴业态的健康发展来看,“盈利”是一家企业到头来必须要实现的硬指标,烧钱的策略终究是无法一直持续下去的。除了盈利外,如果适应市场、政策的变化同样尤为重要。
对于共享经济领域而言,在热潮消退的情况下,一方面要积极推动组织结构调整和市场推广战略,好好利用好每一分资源;另一方面要主动根据监管动态的变化和用户的切实需求来进行调整,在盈利与服务、创新与合规等方面取得平衡。
另外,在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加快发展的形势下,共享经济企业也可以考虑合理使用相关的科技,提升产品品质或是服务品质,让用户可以获得更好地体验,同时也为“降本增效”打开一条新的渠道。只有综合利用好科技、政策、市场优势,共享经济才能行稳致远、浴火重生。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