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AI人才短板如何补齐?标准推动下高校成主力

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2019/9/12 14:31:56
49572
导读:据有关数据显示,眼下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经高达500余万,预计到2050年将翻倍接近1000万。同时据清华大学此前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杰出人才数量仅为977人,不及美国的1/5,排名第6。
  近年来,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相继在工业、农业、金融、物流、交通、城市管理等领域迎来广泛应用,市场前景一片大好。据统计,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238.2亿元,增长率达到56.6%。预计2019年,这一数据将来到280亿元。
 
  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日益提速,以及应用领域的快速拓展,无疑正刷新着市场对AI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在数量方面,在人才质量方面,AI的急速增长无不呼唤着更多人才的出现与加盟。但目前,由于本身人才储备不多,加上人才培养的方式不够完善,导致我国人才缺口逐渐显现。
 
  据有关数据显示,眼下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经高达500余万,预计到2050年将翻倍接近1000万。同时据清华大学此前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杰出人才数量仅为977人,不及美国的1/5,排名第6。
 
  当然,人才数量欠缺和质量的不佳只是我国人才问题的外在表象,而其内在反映出的则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在现有依靠“国外引进为主,企业自培为辅”的人才建设体系下,我国逐渐暴露出了供需不平衡、人才欠缺、结构分布不均、引进难度高、技术伦理教育弱等诸多问题。
 
  鉴于此,我国开始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搬上日程,并将高校摆在了培养前线主力位置。今年以来,教育部先是印发公布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同意国内35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代码为080717T,让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迈上正轨。
 
  之后,国家教育部又特别印发了《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同时启动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对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多层次人才培养、交流合作、人工智能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划。此外,人社部等部门也将人工智能相关职业列为新职业之一。
 
  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9月开学季到来之际,我国包括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在内的多所高校已经开始正式招收人工智能专业新生,我国AI人才培养也正式迈上新征程。不过,单靠高校自己一力包办明显不够,因为目前高校培养人才不仅缺乏一定的师资力量与配套设施,同时在对行业的把握和衔接上也不够全面。
 
  那么对于高校来说,面对现存的培养体系不完善、产业融合不到位、师资力量不足够、结构不合理、供需不匹配、培养标准缺乏等问题,到底应该如何去应对和解决呢?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牵头制定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岗位能力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发布在为我们指出人才培养具体要求的同时,也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行动做出了一定指示。据悉,这份人才标准弥补了当前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标准工作的空白与短缺,集结了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的技术积累,融入了各院校人才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显示,该标准将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架构定义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在具体岗位能力、标准细则上涉及到人工智能的九个领域。而按照人工智能产业实际的人才需求,其又将所涉及到的核心岗位,划分为产业研发人才、应用开发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三类。之后通过研究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具体特征及对产业人才要求,终形成并制定了57个具体岗位的能力标准。
 
  在该标准的指导下,专家指出未来高校AI人才教育将重点开展三方面的工作:
 
  其一联合推进形成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其二是分批次遴选建设100个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速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其三是培育10万名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才和运用人才,5000名具有较高知识理论素养与产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当然,为高校打造人才教育标准,还只是解决我国人才问题的步。未来,政府还将牵头成立产教融合开放平台,依据标准将高校、培训机构、企业等联合起来,共同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融合,进一步发挥“高校为主、企业为辅”的联合发展作用,促进高校为行业持续输出创新、专业的人才。
 
  同时企业也将继续加大投资和主动合作,推出产教研合作的深入发展。去年10月,华为公司便在上海宣布投入10亿元用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主要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截至目前,国内清华、中科大、浙大、上海交大等多所国内高校都已经与华为在这一框架下达成合作。未来,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相信我国人才问题终将得到有效解决。

热门评论

上一篇:一周智造精选:上半年工程机械行业迎来稳步增长 全国多地5G基站火热开建

下一篇:提升快递服务质量,不仅要靠热情还要靠技术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