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从4家科创板智能装备上市企业看科创板科技含量

来源:高工机器人
2019/8/6 8:40:42
24397
导读: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正式开板交易。以天准科技、瀚川智能、杭可科技、华兴源创为代表的的智能装备企业首批亮相科创板。
  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正式开板交易。以天准科技、瀚川智能、杭可科技、华兴源创为代表的的智能装备企业首批亮相科创板。作为首批上市代表企业,其自身质地怎样?其上市后表现如何?未来增长空间如何?下文将从营收规模、核心技术、客户群体、募资情况等多维度进行分析。
 
  天准科技:打造机器之眼
 
  天准科技此次公开发行合计募资12.34亿元,与计划募资10亿相比,超募23.4%。从4月2号获受理到6月5号过会,天准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历时64天。
 
  按周五收盘价,天准科技股价为61.70元/股,较发行价25.50元/股上涨142%,目前市值119亿。
 
  值得注意的是,天准科技曾于2015年8月挂牌新三板,挂牌期间,共完成四次股票定向发行,累计融资1.21亿元,于2018年1月30日,从新三板摘牌,摘牌前市值18亿。
 
  天准科技以精密测量等机器视觉技术为核心,逐步衍生到智能检测设备、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形成了精密测量仪器、智能检测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无人物流车四大板块,打通了单机道系统集成的产业链。
 
  十多年来,天准科技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2D视觉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缺陷检测、3D视觉算法、3D点云处理、多传感器融合标定等机器视觉算法,并自主开发了工业视觉软件平台ViSpec。该平台广泛用于公司各主要产品,服务于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光伏半导体等各个下游行业客户,包括苹果公司、三星集团、富士康、欣旺达、德赛集团、博世集团、法雷奥集团、协鑫光伏、菜鸟物流等3000家客户。
 
  财务数据方面,2016年至2018年,天准科技营业收入1.81亿、3.09亿、5.08亿;实现净利3163.59万元、5158.07万元及9447.33万元,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65%,净利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81%。2019年上半年,天准科技营收1.59亿元,同比增长48.62%;归母净利808.28万元,同比增长123.67%。
 
  从营收构成来看,天准科技主要业务是精密检测仪器、智能检测装备两大主业。其中,2018年精密检测仪器营业收入1.12亿元,占比营业收入22.21%;智能检测装备营业收入3.59亿,占比营业收入93.53%。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以来,天准科技先后5次作为起草单位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同时还是4个全国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单位。
 
  其中,天准科技牵头的“复合式高精度坐标测量仪器开发和应用”项目入选“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检测精度达到0.3微米。目前,公司累计申请了117项,其中,已授权65项,软件著作权68项,起草制定了5项国家与行业标准及规范。
 
  业内人士评价,天准科技可以说是国内一家实实在在能设计制造机器视觉产品的公司,拥有相关的机器视觉算法平台、工业数据平台、先进视觉传感器等核心技术。
 
  瀚川智能:打造工业4.0平台
 
  瀚川智能此次公开发行募资6.96亿元,与计划募资4.68亿元相比,超募48.72%。从4月4日获受理到6月26日成功过会,瀚川智能ipo申请历时83天。
 
  截至目前,瀚川智能收盘价为89.05元/股,较发行价25.79元/股上涨245%,目前市值96.17亿元。
 
  根据瀚川智能此前披露的公告,公司2019年上半年营收1.59亿元,同比增长48.62%;同期归母净利808.28万元,同比增长123.67%,现金流量净额为-6760.53万元。
 
  瀚川智能主营自动化装配与智能检测设备,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医疗健康及新能源电池等领域。
 
  在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瀚川智能具有显著的市场地位。在汽车电子行业,前零部件厂商中,七家为瀚川智能客户(博世、电装、麦格纳、大陆集团、爱信精机、李尔及法雷奥);在连接器细分领域,前两大厂商(泰科电子、莫仕)均为公司重要客户;在医疗健康行业,瀚川智能拥有美敦力、百特、3M等世界客户。
 
  经过多年运营,瀚川智能积累了超高速精密曲面共轭凸轮技术、机器视觉高速定位技术、嵌入式工业设备实时边缘计算网关技术等14项核心技术。其智能制造装备采用整线智能化控制,可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等功能,高度对接企业的ERP、MES、APS等外部系统。
 
  2016年至2018年,瀚川智能营业收入分别为1.5亿元,、2.44亿元、4.36亿元,2018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同期归母净利分别为216.87万元、3219.68万元、7025.66万元。
 
  此次登陆科创板,对瀚川科技来说是重要的里程碑,瀚川科技表示,公司将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顺应市场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发展方向与定位,从智能装备项目开发商转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平台品牌商,打造面向市场的工业4.0云平台,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技术咨询、方案制定、设计、制造、验证、交付、生命周期维护等一站式集成应用服务。
 
  杭可科技:市占率超20%
 
  杭可科技此次募集资金11.25亿元,此前计划募资5.47亿元,超募105.67%。4月15日获受理,到6月13日成功过会,杭可科技只用60天,历时短。
 
  截至目前,杭可科技收盘价为68.23元/股,较发行价27.43元/股上涨149%,目前市值274亿。
 
  2012年以来,随着市场对高品质电芯需求的增长,迫使锂电池生产厂商采用大规模高程度的自动化生产模式,带动整个锂电制造设备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
 
  锂离子电池电芯的生产程序,一般分为极片制作、电芯组装、后处理(激活电芯)
 
  等三大步骤,杭可科技是国内掌握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技术、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
 
  根据公司披露数据,杭可科技近3年在锂电后端设备的市占率都在20%以上,基本维持稳定。如果只考虑公司的主要产品即充放电设备和内阻测试仪,公司市占率将更高。
 
  杭可科技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于各类可充电电池尤其锂离子电池的后处理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在充放电机、内阻测试仪等后处理系统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和能力,并能提供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客户包括韩国三星、韩国LG、日本村田、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国轩高科、比克动力、天津力神等。
 
  招股书显示,杭可科技在2016年至2018年分别实现营收4.10亿元、7.71亿元、11.09亿元;实现净利润9192.01万元、1.81亿元、2.86亿元。2019年上半年,杭可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24.76%;归母净利1.8亿元,增长31.00%,其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5.11%、49.82%和46.53%。
 
  杭可科技表示,在未来二至三年内,公司将凭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锂离子电池智能生产线制造扩建项目”,提升锂离子电池设备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华兴源创:平板显示检测设备者
 
  华兴源创此次募资9.73亿元,低于计划募资的10.09亿元。从3月27日受理,经上交所3轮问询,到6月11日过会,华兴源创历时80天。
 
  按周五收盘价,华兴源创收盘价为69.92元/股,较发行价24.26元/股上涨188%,目前市值280亿元。
 
  资料显示,华兴源创主要从事平板显示及集成电路的检测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LCD与OLED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领域,主要客户包括苹果、三星、LG、夏普、京东方、JDI等。
 
  据华兴源创方面介绍,公司实控人陈文源从事平板显示监测技术研究工作16年,是公司核心技术成员之一。他历经平板显示技术多次的更新换代,专注于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精通压接、视觉对位、信号软件应用等多项技术。
 
  在成立之初,华兴源创深耕面板测试设备领域。2017年初,公司成立集成电路事业部,成功进军半导体测试设备领域,并在信号和图像算法领域具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成果,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自主研发SOC芯片测试设备的企业。
 
  据了解,华兴源创2017年成功开发并填补了国内设备空白,成为国内将Mura补偿技术应用在柔性OLED量产环节的测试设备厂家,并于2018年实现Mura补偿设备的批量化销售。
 
  目前,华兴源创自主研发的各类测试设备主要应用于移动触控产品制造流程中,在LCD与柔性OLED触控检测上突破了国外长期的垄断,改变了我国主要依赖进口的状况。
 
  业绩方面,2016年至2018年,华兴源创营业收入5.16亿元、13.70亿元、10.05亿元,同期净利润为1.80亿元、2.10亿元、2.43亿元;毛利率为58.90%、45.03%、55.38%。
 
  研发投入上,2016年至2018年,华兴源创研发投入分别为4771.98万元、9350.78万元、1.39亿元;占比营收9.25%、6.83%、13.78%。目前,拥有研发人员40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为41.88%,已获授权72项。
 
  上述4家企业,可以说在各自的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不管是在核心技术、客户群体还是市场规模上。从募集资金规模及超募比例看,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的实力。
 
  GGII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企业营收规模普遍偏小,规模达到3亿以上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系统集成领域,数量在30家左右。上述4家企业营收规模均超3亿,并近几年业绩呈现出高增长之势,可以说是行业的“领头羊”。
 
  除了上述已上市4家企业外,利元亨已过会,江苏北人、博众精工、德马科技、瑞松智能等企业还处于问询审核状态。经过首轮“试水”,GGII判断后续会有更多的机器人企业申请科创板。
 
  对于机器人企业拥抱科创板,高工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卢彰缘表示:“一方面可以扩大直接融资的范围,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筛选区分的作用,大浪淘沙,将真正拥有‘科技性’的企业和‘假大空’的企业区分开来,让真科技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以提升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

热门评论

上一篇:2019上半年无人机注册数量达5万架

下一篇:油烟重拳整治之下 餐饮企业如何做到“处之泰然”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