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中国疯”:创业公司争相进场,乱象丛生
-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 2018/4/3 9:03:09
- 29064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进入2018年,“区块链”行业竞赛走向了白热化,从数字资产到智能合约、从鉴证证明到供应链管理,各路企业和资本都在积极拥抱区块链技术,不仅产业巨头加码、新兴基金涌现,也有大量创业者快速进入市场,不一样的在于这个泡沫比曾经的互联网更大,原因是创业成本更低、投资者门槛也不高。
数称霸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新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国申请区块链项居首位,达到225项,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美国91项和澳大利亚13项。区块链领域的申请在去年增加了2倍,用途之广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到追踪中国放养肉鸡无所不在。
中国在2016年的区块链申请案例为59项,对比2017年的225项,几乎增长了4倍。而美国2017年的91项,虽然比2016年增长4.3倍,但是从总量上来看,不及中国的一半。中国虽然申请数量多,但是在比特币与加密货币技术方面,还是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从过去 5 年来看,申请相关多为欧美公司。
近一两年,区块链的应用已经在范围内被广泛关注,各国企业纷纷申请相关为区块链的技术引用做铺垫,中国作为该领域项目申请多的国家,政策上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
数据显示,在2012-2017年申请区块链多的9家机构中,6家来自中国,之所以如此重视这一领域的,是因为在技术真正进入市场之前,企业要迅速保护他们在新技术开发领域的想法,并且一家公司是否拥有,对于吸引投资也至关重要,企业拥有并能利用知识产权,就不会受到其他声称拥有所有权的各方的干涉。
BAT围城
一份名为《2017区块链企业排行榜》,让国内BAT的区块链势能浮出水面。前100名中,中国入榜的企业占比49%,其次才是美国,占比33%;其中,阿里巴巴以49件的总量排名,腾讯科技为11件。
毫无疑问,阿里在区块链上的占位,其实早在2015年,蚂蚁金服就已经在内部形成了一个区块链兴趣小组,并在公益项目上做了尝试。阿里的区块链围绕着其电商和新零售业务的优势,布局已经涉及公益、商品溯源、租房场景等领域。
相对于阿里,腾讯的区块链布局则借助其社交优势。腾讯的区块链方案白皮书于2017年4月发布,此后其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物流信息、法务存证、公益寻人、腾讯微黄金等领域相继展开。
尽管目前在排行榜上没有看到百度的身影,但百度是不可能在区块链的布局上不做任何动作的。按照百度自己的说法,其早在2015年初便开始探索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并且百度金融参与的国内首单运用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已经在去年8月获批发行了。这一技术也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资产交易所等领域展开应用。
除了BAT这样的巨头之外,还有一些耳熟能详、但是怎么也想不到能跟区块链沾边的公司也已经宣布正式涉足区块链。比如脑白金,在2018春节市场大促中引入区块链应用,通过去中心化的微信社区等互联网工具,参与的用户通过“亲友链”扩散、同步给亲友们,满足相应条件获得脑白金奖励的新春大礼包。
还有茅台、五粮液等酒企也参与到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茅台集团与浪潮集团合作,将发挥浪潮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借助茅台的品牌实力,为中用户提供品质服务,打造可信的全产业链生态服务体系的合作愿景。而五粮液则是与IBM合作,借助IBM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酒类及大机械、大包装、大物流、大健康、大金融、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全民狂欢:创业者争相进场
在硅谷,很多已经完成A轮融资的初创企业,在B轮融资时会选择直接融数字货币,在中国这样的迹象也在萌芽,很多处在B轮C轮的企业,也已经和正在通过与区块链结合、向加密数字货币投资基金进行募资。这一趋势表明,不论创业公司服务的是本地还是的用户,他们都可以向范围内的数字货币基金进行资金募集。
中国和美国在区块链融资次数方面,曾常年保持较大差距,但是在2017年发生了反转,A股涉及区块链的股票已达71只,进入3月后,共有19只股票累计涨幅超过5%,有7只个股月内吸金共计7.14亿元。
但是目前的一个现状是,真正能够在技术层面有实质性说服力的区块链公司其实很少,除了谈概念,更多的就在已有的应用场景中,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这种现阶段技术丝毫不成熟便出现了“全民狂欢”的景象,其实很像90年代中期的互联网,可以说区块链仍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但是却比同期的互联网创业时期更快、更疯狂。
不可否认的是,区块链是非常有用户场景的,如今还处于早期阶段的主要原因是对规模化的要求很高。现阶段如此疯狂,难免会出现泡沫,但在乐观派看来,泡沫是好的,造富效应吸引了更多人才加入、推动区块链的发展,更多专业投资人的入场,也将带动市场逐步趋于理性。
乱象丛生:区块链的“快”与“慢”
区块链发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但是其能够解决问题的速度却格外慢。其实任何一项具有革命性质的技术出现时,都是经历反对-追捧-理性这样一个过程,就像当初的互联网一样。以目前的形式来看,区块链的发展速度似乎要比互联网更快,但是也存在很多乱象,一边是去杠杆强监管和资本市场的起伏不定,另一边是层出不穷的“百倍币”和一夜暴富的传奇;一边是IPO把控越发严格,另一边是一份白皮书即可募集千万甚至上亿资金。
乱象一:白皮书
不管是否懂行,人人都想在大热的区块链领域分一杯羹,白皮书就像一张通行证,漏洞百出的内容只有简单商业构思,没有技术原理和架构做支撑,但是估值却高的吓人,这里面也混杂着大量的投机客和传销盘,说白了就是为了“割韭菜”而来。白皮书质量参差不齐,正是由于利益驱使,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了专门编写ICO白皮书的服务,一些区块链工程师撰写一个白皮书至少能赚20万,钱似乎来得太容易了。
ICO白皮书写手服务的盛行,也恰恰说明了目前国内市场对于区块链工程师的迫切需求,但是由于刚刚起步,人才慌问题难以避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涉及区块链的公司招人往往都开出了天价工资。不少投资人表示,目前国内区块链工程师水平不高,区块链人才更是青黄不接,当前国内在区块链领域储备的人才、技术等资源并不多,这也是区块链项目设计不出好的应用场景的重要原因。
乱象二:区块链培训
新的百度指数显示,“区块链培训”的搜索指数在近一个月同比上涨了将近1000%,更多的区块链培训班分散在微信、QQ等中,培训价格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而在这些培训班里,有心怀创业梦想的青年人,也有跃跃欲试的投机者,更不乏隐藏幕后的“操盘手”。
而且已经有不少企业家、明星、网络大V为此站台,“链圈一天,人间一年”“弯道超车”“月工资万元起”……在一些区块链培训的宣传文章中,总能看到这些炫目的词语。
但是这种培训课真有多大用么?讲课的都是什么人?据了解,如今大多数线下培训课程的讲师、发起者并无区块链或计算机领域专业背景,头衔也经常是XX财经专栏作家、XX公司创始人诸如此类。但收益确实真的好,如今只要一碰上区块链的活动和培训,不管嘉宾、导师的背景如何,便能吸引不少用户心甘情愿的买单,因为很多人是抱着通过几次培训实现“赚到大钱”“币价翻倍”的愿望而来,看似你情我愿,一拍即合。
乱象三:出海续命
政府七部委在2017年9月4日发布联合公告,宣告在中国严禁包括ICO在内的代币发行融资。“九四风暴”之后,很多人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出不出海?这是目前中国区块链数字货币公司和团队的一个缩影。
出海主要分为三股趋势:一小批有建立交易所雄心的公司涌去日本等国争夺交易牌照;绝大多数公司的目标则是通过ICO发币募资,扎堆前往新加坡、瑞士等国成立基金会获得合法的发币资格;一些更有实力的公司则试图将团队移民海外。
各国政府不断收紧的监管政策给区块链数字货币公司们带来了巨大挑战,这给中国那些想要出海的数字货币公司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出海的公司渴望一块新大陆,一边想各种方式规避监管,一边希望数字货币在中国的合规化,至于等待着他们的是黄金万两还是葬身浪潮之中,仍是未知数。
结语:想喝到啤酒 别先被泡沫淹死
区块链在2018年的“火”蔓延至A股市场,很多相关企业因此大涨,国内外均在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但是当前各项标准与监管举措仍未完善,区块链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瑞信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区块链技术想要发展成熟,至少要到2025年。如果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分为7个阶段,那么现在的技术还处在“试验”阶段。
各领域公司都想借着这股风口尝试“+区块链”,可是具体有哪些领域真的适合区块链还有待研究。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了区块链乱象的制造者,只是谁又会来终结区块链的乱象呢?“区块链的泡沫是啤酒泡沫,真正能喝到啤酒的没有几个,绝大多数人都被泡沫噎死了。”薛蛮子这句话在币圈流传甚广,这句话的另一个版本是,“要喝到啤酒,先要喝掉泡沫”。
(原标题:区块链“中国疯”:创业公司争相进场,乱象丛生)
上一篇:三大技术奠定智慧城市创新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