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机器视觉市场火热非凡2018年将达50亿美元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未闻花名
2018/1/24 9:14:14
61743
导读: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机器视觉已然成为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必要手段。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日渐成熟,机器视觉市场将迎来一番火热景象。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有人说,工业4.0离不开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离不开机器视觉。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机器视觉已然成为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必要手段。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日渐成熟,机器视觉市场将迎来一番火热景象。
 
  作为人工智能正快速发展的重要分支,与其他自动化产品相比,机器视觉的专业性更高,这或许就是公众对其知之甚少的原因,不过这并不能抹杀机器视觉在制造业转型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及国内市场现状如何?
 
  在智能化时代,兼备的机器视觉无疑成为了各国各企业关注的焦点。从范围来看,机器视觉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年代60年代这一概念被提出。而在中国,机器视觉应用相对晚一些,主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技术引进。
 
  发展至今,机器视觉已经不再是一种单一的应用产品。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的深化,机器视觉更是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机器视觉市场已经进入到成熟阶段,而国内则仍处于成长期,正在快速发展中。
 
  从zhuanli申请来看,一直是欧美日等国家/地区占据优势,不过从近两年的发展形势可以看到,国外zhuanli数量开始下降,相对的,国内在zhuanli申请数量上则有所增长。
 
  从品牌建设来看,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的国外品牌约100家,同时民族品牌也在不断崛起中,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民族品牌数也正在向百家进发。
 
  产业发展驱动因素有哪些?
 
  机器视觉之所以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其自身优势,也源于市场需求的提升、上下游应用领域的推动,还有政策环境的影响。
 
  独特的先天优势
 
  从自身优势这一方面来看,机器视觉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是众多技术的融合体,不仅包括图像处理、机械工程技术、控制,还融入了传感器、光学成像、分析算法等,对于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以及灵活性的增强有着巨大帮助。
 
  在某些特殊环境条件下,人工视觉的效能大大降低,此时机器视觉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危险工作中、批量化生产中,机器视觉可大大降低风险,提升仪器设备的性,从而提升效率。
 
  此外,机器视觉独有的可重组性也为自动化生产降低了一定的成本支出。在不同的场景下,机器视觉只需更换软件,对于硬件替换方面并没有提出强制性要求,这也就免除了部分的硬件成本。
 
  市场需求突飞猛进
 
  当然,机器视觉的快速发展并不单单因为其高性能,市场的推动力也起了大作用。就目前机器视觉大的应用领域来看,半导体电子制造业在近几年的表现亮眼,不说大并购案屡屡被刷新记录,市场规模也获得突破性进展。
 
  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2017年11月2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半导体市场规模为4086.91亿美元,同比增长20.6%,首破4000亿美元大关,创七年以来(2010年为年增31.8%)的新高。
 
  半导体产业的欣欣向荣带动着机器视觉市场的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从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至今,智能机器人产业也突飞猛进。作为机器人的“眼睛”,机器视觉无疑水涨船高。
 
  无论是机器视觉应用的扩展,还是上下游领域的推进,在多因素作用下,机器视觉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机器视觉系统及部件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0亿美元,发展至2018年,这一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之大。
 
  行业未来发展在何方?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采用机器视觉,以求效益的大化。那么,机器视觉未来的发展将会呈现哪些趋势?
 
  应用领域的扩宽。当前,机器视觉主要应用于制药、印刷、矿泉水瓶盖检测等领域,但由于前期开发并不完全,因此未来在这些领域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演变,机器视觉将更多地出现在新兴领域,比如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人脸识别、追踪定位、安防监控、医疗影像等视觉图像应用中。
 
  逐渐走向大众视野。这一趋势与其应用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知道,目前机器视觉由于其专业性以及应用领域的局限性,使得机器视觉对于大众而言十分陌生。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宽,机器视觉将出现在更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中,与其他行业相融合,显得更加“亲民”。
 
  市场竞争日臻激烈。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竞争。机器视觉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这场智能化转型浪潮中来,各行业大佬之间的火拼将在各地陆续上演,强强联合的例子也不会少见,在群雄逐鹿之间,或许还会杀出不少“黑马”。由此来看,机器视觉市场将迎来一番火热景象。

热门评论

上一篇:变频器产业面临重重考验 何时度过攻坚克难期?

下一篇:物联网与3D打印进入高中新课标 带来多重利好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