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物联网与3D打印进入高中新课标带来多重利好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编辑:齐之越
2018/1/24 9:01:09
63106
导读:日前,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等新技术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带来多重利好。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日前,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个人到企业再到国家,无不将从中获益。然而,要将预期中的多重利好变成现实,我们眼下还需应对一个关键挑战。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多项重新修订的教学内容中,吸引中国智能制造网小编眼球的当然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的变化——学生将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等新技术,同时还将培养学生的创客精神和创业能力。
 
  如果你是80后或者90后,相信高中时代的信息技术课多半是在电脑前度过的。然而随着技术更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弄潮儿计算机已经成为大众日常应用,日益临近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对新一代青少年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3D打印等新兴智能制造技术将是他们未来生活中常见的科技元素,因此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熟悉、掌握。
 
  物联网、3D打印等高新技术走进高中课堂,其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个人到企业再到国家,无不将从中获益。不过要将这些预期的利好变成现实,我们眼下还需应对一个关键挑战。
 
  利好之一:助学生创造智能生活,开启智慧人生
 
  就像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不是家家都有的常用设备一样,今天的物联网智能系统、3D打印机在日常生活中也还不太常见,但是可以预想到,它们的普及程度将不断加深,未来或成为计算机一样的日用工具。
 
  “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响亮口号也同样适用于当前的智能制造技术。唯有在基础教育中让未成年人对新技术的操作进行“热身”,才能帮助他们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时做出更为合理的专业选择,进而走上理想的职业生涯,拥有创造并享受智能生活的能力,开启自己的智慧人生。
 
  利好之二:为智能制造企业带来更大市场与更多人才
 
  无论是物联网还是3D打印,当前市场都呈现出工业需求大于家庭需求的特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产业发展的不平衡。物联网与3D打印成为高中教学内容后,市场对相关教具(以家用类型为主)的需求量有望大幅增长。随着学生对新技术的了解不断深入,除了学校购置以外,来自个人及家庭的消费需求也将逐步上升。
 
  人才短缺是长久困扰国内智能制造企业的重要问题之一。招聘会上企业高薪聘请技术人员而鲜有人问津、科技企业砸钱抢人才等新闻常常见诸报端。有的公司采取雇佣国外专家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但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而今,物联网、3D打印成为高中生的学习内容,为产业发展埋下了永续的火种,高等教育中的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将因此而加速成长,进而为企业培育源源不断的技术生力军。
 
  利好之三:提升国家科技实力,“智”胜未来
 
  个人科技素养的提高、企业科技含量的上升,终都将汇聚成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合力。纵观物联网与3D打印产业,都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即虽然欧美市场当前的需求量,但亚洲(尤其是中国)成长快,有望成为未来具影响力的市场。而物联网等智能制造技术进入新课标,则是从根本上强化了这一趋势,为我国“智”胜未来加码。
 
  距离“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达成还有7年时间,相信智能制造技术进入高中教育的多重利好很快就将作用于这一伟大征程,加速我国从制造大国跃升为智造强国。
 
  关键挑战:培养相关师资力量,补充相关教育资源
 
  将物联网、3D打印等加入高中教学固然利好多多,但是当前我们还面临一个关键挑战,即如何让这些新技术在高中课堂真正实现落地。一方面,具备相关教学资质的教育人才亟待补充;另一方面,教材、教具等教学资源也存在较大缺口。
 
  在新技术进入高中课标之前,出于公益宣传和为自身储备人才的目的,一些智能制造企业就已自发开展校企合作教育项目,这不失为一种短期内应对师资短缺的可取之策,只不过需要政府更进一步的规范、引导与管理。随着智能制造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普及,专业教育人才也将渐渐多起来。相关教育资源的匮乏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除了国家加大资金投入以外,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高的智造企业有望与学校共创双赢。

热门评论

上一篇:机器视觉市场火热非凡 2018年将达50亿美元

下一篇:不只是深度学习 这些黑科技同样“脑洞大开”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