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王岑:消费领域被低估未来将诞生多家千亿级企业

来源:捕手志
编辑:沐子飞
2017/6/26 9:44:41
35467
导读:有一些东西总在变,诸如科学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变化、人才的跨界及更替、新渠道的出现等等似乎都使得周围的环境在发生改变,那是否存在一些不变的东西呢?还真有一些是不变的:
  【中国智能制造网 名家论谈】有一些东西总在变,诸如科学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变化、人才的跨界及更替、新渠道的出现等等似乎都使得周围的环境在发生改变,那是否存在一些不变的东西呢?还真有一些是不变的:
 
  1) 任何投资到后都是一门生意,生意千年不变的定律是要多赢,好交易双方都能持续地挣到钱。
 
  2) 要想挣到钱,你得创造价值,例如在产业链的一端起到了作用,近的说你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生产或流通的效率,增加了自身的价值厚度,远的说由于你的存在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3) 要想起到作用,你就必须要找对需求,或者创造需求,而且一定要是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同时,你的供应优化了社会资源,而不是浪费了大量资源。
 
  4)长期来看,你为股东带来了收益,让员工更开心地工作。
 
  以上四点,我认为是商业的本质,而且是不会变的。作为投资人,我们就是要能从复杂的环境中发现的企业家,帮助他(她)做大,让社会的各方都多赢。
 
  过去十几年我主要投资消费,通俗来说就是吃喝玩乐,其它方向基本都不看。这些年做投资下来我有一个观点,在中国资本市场,消费领域是被严重低估的。
 
  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消费类企业90%是酒类企业,却没有一家美容服务连锁企业,更不用说有医疗美容企业。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在中国有没有上市公司?没有。这两个板块每一个都是千亿以上,但是没有上市公司,所以中国资本市场对中国的消费是滞后的,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历史原因。
 
  饮料,港股有超过近千亿市值的企业,旺旺和达利园,且这两家的销售主要来自于中国大陆市场,而我们A股市场的饮料企业也就几家。普通人酒喝得多还是饮料喝得多?当然是后者。但酒类上市公司是饮料公司的几十倍,所以这不正常,我坚信未来肯定会有一个巨大的饮料板块。
 
  今年前6个月,A股市场出现非常积极的信号,已经上市和已经过会的至少有10家消费类企业。相对于这些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公司,大量的消费类领域的公司可能还处于发展初期、中期,收入大部分不到1亿,但我认为这些公司大有希望。韩国有上万家上市公司,中国A股上市公司如果不算新三板只有三四千家,理论上应该有现在的10倍,也就是有3万家,未来这就是给发展初期、中期的创业者和准备创业人准备的。
 
  与此同时,聪明的资本会逐渐出现,创业者不用再担心和资本很难交流或者谈不来,这种情况会慢慢变好。中国的投资行业发展时间短,很多资本才刚刚开始,没有经历过一个5-7年的周期甚至两个周期,所以现在这个圈子有点乱。接下来投资这个行业将面临行业优化,那些对企业不负责任的投资机构或个人将被淘汰。
 
  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消费行业的投资人,他会了解消费领域发展的规律,不仅仅只看公司财务报表,还看你做了多少,比如说你虽然做了三年才开了两家店,数据非常小,但合格的投资人能看到这背后的意义,你的企业很可能已到了爆发的前夜。
 
  投资感悟
 
  这些年,我一直在追踪本土消费领域的发展,自己也有一个基本判断——本土品牌会逐渐变得强势。我看到一些细分品类已经出现了可以与国外品牌抗衡的情况。
 
  如今,无论你是去家乐福还是沃尔玛,在货架上看到各种休闲食品、乳制品、糖果、饮料等等,与你5-8年前在货架上看到的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国产品牌在抗衡国外品牌,甚至在一些品类上,国产品牌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在国内相对垄断的一些渠道,国产品牌更是强势无比。
 
  一提起品牌,很多投资人都会很看重所选投资标的在行业中的排名,其实这并不重要,当年蒙牛被投资的时候,它排名在全国一千名开外。有些投资人说只投前三,但如果都摆出来了,任何人也都会投了。我做投资相信一点,大公司都有大公司病,一旦公司的体量上去后,公司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分化,这其实就给初创公司提供了一个超越的机会。
 
  这几年我观察到餐饮行业,正呈现不断分化的趋势。以前我们去饭馆吃饭,点菜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本很厚的菜单,我认为在未来这是要被淘汰的。理论上你的能力或供应链,只能让你做好几个菜。近这两年已经出现了一些把菜单里某一道菜单独拿出来做一个品牌餐饮的情况,比如重庆小面,还有麻辣香锅,这些以前只是菜单里的一道菜,因为有相当的消费人群,它可以单独做成一个品牌。
 
  过去有不少人问我的投资偏好是什么?我一直相信好品牌是的,好的企业家也是极其的。可能一年碰一个,两年碰一个,碰到了我就恨不得把钱都给他。我个人偏好稍微疯狂一点的或激进一点的创业者,愿意给大家分钱,心胸宽广。
 
  我做投资喜欢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我投资的企业大部分也都采取这种策略。不要一上来就和我说高举高打,上来就说要打北京新光天地,那是胡扯,根本赚不到钱。过去,我往往给被投企业的建议是从高往低打。你产品很高,服务公司是奥美的,你对自己的定位可以高,但做的事情可以低一些,高人做低事更容易赚钱。
 
  试想你是一个生物化学博士,卖冰棍肯定更容易卖出一个品牌出来。如果你硬要做一个和美国同样先进的生物化学产品,成功的概率可能低很多,所以我经常说人常常是被自己忽悠的,去做一些想当然的事情。
 

热门评论

上一篇:叶荫宇:国内机器人商业应用的瓶颈是通盘调配能力

下一篇:马化腾:云时代未来将迎来3大趋势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