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比可吸入颗粒物更可怕的危害——细颗粒物

来源:北京今科三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0/10/8 14:01:08
1171
导读:

1.什么是细颗粒物?


    定义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大气中粒径小于2μm(有时用小于2.5μm,即PM2.5)的颗粒物(气溶胶)。


    其来源主要有天然和人为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其中很多是二次颗粒物,如由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的硫酸盐颗粒、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硝酸盐颗粒等。


  危害 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细颗粒物能飘到较远的地方,因此影响范围较大。此外,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达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而且这种细颗粒物一旦进入肺泡,吸附在肺泡壁上很难掉落,这种吸附是不可逆转的。


    2.细颗粒物与灰霾天气有何关系

    当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大气的能见度就会变小,这在气象学上叫做“灰霾天”。


  灰霾天气大量出现,带来能见度下降以及空气不清新。目前,灰霾天气已成为中国东部城市空气污染的突出问题之一,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灰霾天气增加明显。在珠三角地区,灰霾天气有的已经占到了全年天数的一半或是一半以上。专家解释说,造成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是细颗粒物。南京市环境监测站做过这样一项调查,通过对2007年~2009年3年间大气污染物的研究发现,PM2.5的含量占到霾总量的2/3,而在非浮尘霾天时,比例高达80%~90%。也就是说,细颗粒物含量与以能见度下降为明显特征的灰霾天气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3.我国细颗粒物监测现状如何?

    目前,我国的空气污染指数只有3项污染物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对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并没有大气规定标准。但有研究显示,造成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正是细颗粒物。在这样的背景下,细颗粒物指数的引入显得十分迫切。


  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关于细颗粒物的日常监测和公众通报制度。但在国内,对细颗粒物的监测基本尚属空白,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至今仍未有法规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公布相关监测数据。另外,相对复杂的监测要求,也让许多地区裹足不前。因此,要让细颗粒物这个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现形,乃至zui终改善我国的大气状况,国家必须尽快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细颗粒物监测标准和监测体制。


  据了解,上的相关指数已经成熟,但一些专家表示,引入标准不能是简单单一的,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足前期大量的研究工作。

健康指南 

    如何减少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影响?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专家建议,遇到灰霾天气,市民应该避开空气质量差的地方,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注意开窗通风,还要增加室内湿度。


  在饮食方面,宜选用清淡易消化,且富有维生素的食物。鼓励患儿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有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养肺的作用。当然煲些清热、滋润的汤水饮用,让自己的身体逐渐适应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则更为上策,下面介绍两款滋补润肺汤水。


  莲子百合羹
  用料:莲子15克、干百合15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
  做法:将莲子去心,与百合同放在砂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至莲子肉烂,再加入鸡蛋、白糖。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可补益脾胃、润肺,宁心安神。

  芝麻木耳汤
  用料:芝麻、木耳、白糖。
  做法: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与用温水发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锅里,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点白糖,分几次食用。芝麻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尤其适用于大便干燥者。

政策·介绍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    

    2010年5月11日,*转发了*等9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有对细颗粒物的具体要求。


  通知指出,要加强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开展酸雨、细颗粒物、臭氧监测和城市道路两侧空气质量监测。加快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修订工作,完善臭氧和细颗粒物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增加相应评价指标。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细颗粒物、臭氧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