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循环试验箱厂渗油预防及查验全攻略
广东皓天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2024/11/12 15:27:08>> 进入商铺一、引言
二、渗油原因分析
密封部件老化或损坏
试验箱中的密封垫圈、油封等密封部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温度变化、机械振动以及化学物质(如润滑油、制冷剂等)的侵蚀等影响,逐渐出现老化、变硬、开裂或破损的情况。例如,橡胶材质的密封垫圈,经过多次温湿度循环以及长时间与润滑油接触后,橡胶分子结构被破坏,失去弹性,从而无法有效密封,导致油液从缝隙处渗出。连接部位松动
试验箱内各部件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等连接件进行固定,在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作用下,这些连接部位可能会出现松动现象。像压缩机与管道的连接部位,如果螺栓松动,原本密封良好的接口处就会产生缝隙,内部的润滑油或者制冷剂中的油分(部分制冷剂含有油)就有可能泄漏出来。内部部件损坏
一些关键的内部部件,如压缩机、油泵等出现故障时,也可能引发渗油情况。以压缩机为例,若其内部的活塞环、气缸壁等磨损严重,会使润滑油从磨损的间隙处泄漏到压缩机外部;油泵的密封不良或者泵体损坏,同样会造成油液渗出并流向不该出现的地方。过量注油或油质问题
如果在设备维护过程中,注入的润滑油量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多余的油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晃动、压力等因素影响而溢出。另外,使用了质量不合格、不符合设备要求的润滑油,其粘性、稳定性等性能不佳,也更容易出现渗漏情况,比如劣质油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变稀,从而从密封处渗出。
三、渗油预防措施
选用优质密封部件
在设备的制造和维修过程中,务必选用质量可靠、耐温耐化学性能好的密封垫圈、油封等密封材料。例如,采用氟橡胶材质的密封部件,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油以及耐老化性能,相比普通橡胶密封件,能在更恶劣的温湿度循环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有效延长密封周期,减少渗油风险。定期检查和紧固连接部位
建立完善的设备巡检制度,定期(建议每周或每两周一次,根据设备使用频率调整)对试验箱的各个连接部位,尤其是涉及到油液、制冷剂流通的管道连接、部件固定连接等部位进行检查。使用合适的工具,如扭矩扳手,按照规定的扭矩值对松动的螺栓、螺母进行紧固,确保连接牢固,防止因振动导致缝隙产生而渗油。做好内部部件的维护保养
对于压缩机、油泵等关键部件,要严格按照设备厂家规定的保养周期和要求进行维护。例如,定期更换压缩机的润滑油,清洗油泵滤网,及时发现并更换磨损的活塞环、轴承等易损部件,保证这些部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从根源上减少因部件故障引发的渗油可能性。
在日常使用中,注意观察设备运行参数,如压缩机的运行电流、温度等,若出现异常,及时停机检查,避免因部件长时间异常运行导致损坏而渗油。
控制注油质量和油量
在给设备添加润滑油时,一定要选用符合试验箱技术规格要求的正规品牌、高质量润滑油,查看润滑油的产品说明书,确保其各项性能指标适配设备的运行环境。同时,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标注的注油标准量进行添加,可使用带有刻度的注油工具,准确控制油量,避免过量注油带来的渗油隐患。
四、渗油查验方法
外观目视检查
这是直观、简单的查验方法,定期(建议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对试验箱的外观进行仔细查看,重点关注设备底部、侧面、连接部位、密封处等容易出现渗油的地方。查看是否有油渍、油滴出现,油渍的颜色、状态等也能提供一定线索,比如新鲜渗出的油通常颜色较亮,而长时间渗出并沾染灰尘后的油会显得比较脏、颜色发暗。如果发现有明显油渍,可顺着油渍痕迹查找渗油源头。利用辅助工具检查
纸巾擦拭法:准备干净、白色的纸巾,在怀疑渗油的部位轻轻擦拭,查看纸巾上是否有油渍沾染。若有油渍,可根据油渍的面积、颜色深浅等进一步判断渗油的严重程度。例如,擦拭后纸巾上只有淡淡的油渍痕迹,说明渗油可能处于初期阶段或者渗油情况较轻;若油渍面积较大且颜色较深,则表明渗油问题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深入排查。
紫外线探伤法(适用于部分含荧光剂的油液):有些特殊的润滑油中添加了荧光剂,对于这类油液,可以利用紫外线探伤灯进行检查。在暗室环境下,开启紫外线探伤灯照射可能渗油的部位,如果有油液渗出,含荧光剂的油会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明显的荧光,便于准确找到渗油点,这种方法对于查找微小、隐蔽的渗油部位非常有效。
运行参数监测辅助判断
除了直接查看渗油情况外,还可以通过监测设备的运行参数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渗油隐患。例如,若发现设备的油温异常升高,可能是因为油液泄漏导致油量减少、散热不良;或者发现压缩机的功耗突然增大,有可能是内部因渗油导致部件之间的摩擦增大等情况。当运行参数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渗油检查。
五、渗油问题处理
六、结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