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如何借助物联网实现土壤监测与保护

来源:河北蓝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4/6/26 14:08:52
41
导读:

 

如何借助物联网实现土壤监测与保护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农田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以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土壤监测与保护是农田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壤监测与保护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农田土壤进行实时监测,获取土壤的养分、水分、pH值、重金属含量等数据,从而为农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壤退化、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1. 实时监测,精准施策

物联网系统中的土壤监测设备,如温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以及土壤养分检测器等,能够深入地表或植入土壤中,不间断地收集关于土壤湿度、温度、酸碱度、肥力状况及重金属污染等关键参数的数据。这些传感器连接到现场的PLC,plc连接蓝蜂物联网网关,吧这些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至EMCP物联网云平台上,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处理和解析,帮助农业科研人员和农户及时了解土壤健康状况,准确识别土壤退化、盐碱化、污染等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改良措施,比如合理灌溉、调整施肥方案或进行污染治理,确保土壤质量持续优化。

微信图片_20240428163716 

2. 预警系统,防患未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预警系统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土壤状态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例如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动态,预测干旱或洪涝风险,提前向农户发送预警信息,指导其调整农业管理策略,减少自然灾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同时,对于潜在的土壤污染事件,系统也能快速识别异常数据并发出警报,为及时干预和污染控制赢得宝贵时间。

3. 精准农业,提升效率

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土壤条件的精细化管理,即根据土壤特性的空间差异,制定差异化种植计划和精准施肥策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智慧农业 

4.       促进生态平衡,保障食品安全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其健康直接关系到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的安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维持土壤生态平衡,减少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还能通过监测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有效防控食品源头污染,保障农产品安全,进而维护公众健康和社会福祉。

 

总之,土壤监测与保护是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对农田土壤进行实时监测,获取土壤的各种数据,从而为农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壤退化、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