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阀的发展历史及目前面临的问题
2017/11/23 10:15:03
在30年代,产品的类型已经很多,阀体形状为球形的球形阀成为代表性产品,40年代之后,角形阀、蝶阀、隔膜阀和球阀都相继出现,先后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各种产品已经比较齐全。60年代后出现的套筒阀很快受到重视并成为球形阀的主流产品。70年代出现的新产品是凸轮挠曲阀,它容量大,流路简单,不平衡力小,这些优点使它成为角行程阀门的*。在这个时期,各种各样的阀门已更为完善而且形成系列。与此气同时,侧装增力式调节阀(也称为ΣF型阀门)研制成功,由于其结构*,安装高度小,能够增力,因此受到许多工厂和用户的欢迎。从80年代开始,人们又先后制造了各种轻型(或称为精小型)调节阀,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气动执行机构中,用多根弹簧代替原来的一根大弹簧,这样,气动执行机构就可以新的面貌出现,它使调节阀小型化,高容量化,这种执行机构有可能取代老式笨重的执行机构。进入90年代,由于智能式阀门的出现,为调节阀的发展翻开新的一页。
我国的电动调节阀起步也较晚,50年代中期主要是仿制苏联的产品,制造有触点的电动执行机构。60年代才开始研制无触点的电动执行机构,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有许多厂家专门生产电动调节阀,生产各种无触点的DKZ型直行程电动执行机构和DKJ型角行程电动执行机构。在zui近20年,主要开发了一些新的产品,例如DDZ-Ⅱ型和DDZ-Ⅲ型电动执行机构。但是这些产品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它们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如死区大,工作温度范围窄(-10~+55℃),力矩保护和性能保护差,绝缘等级不高。因此,目前国内各厂家都致力于产品的革新,研制新型的电动执行机构。
前些年,国内的工业阀门企业“向外”发展的趋势比较明显,那个时候行业内部企业虽多,但由于成本低廉且竞争激烈,多数企业都是依靠降低产品售价来获得市场,这样一来,企业利润就很低,基本上只能达到维持生产、但很难*的状态,造成的后果是产品价格低、附加值低、利润低,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持续发展。企业无法进步,行业就难以提升,导致优不胜、劣不汰。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产品的设计和科技含量就无法提高,抄袭和接受海外企业订单生产变成了企业生存的zui终选择。这样势必导致国产阀门配件缺席市场。
在宏观经济持续看好的形势下,阀门行业的大部分生产和销售指标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是由于价格战的影响,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都较去年大幅下降。但总体而言,我国泵阀市场产业集中度较低,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在拥有核心技术方面,国内企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阀门行业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我国阀门企业主要以低层次、小规模、家庭作坊式企业为主。在产品上,由于重复投资,技术引进不够,我国阀门企业的主导产品仍然是低质量的大众产品。据了解,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各种阀门普遍存在着外漏、内漏、外观质量不高、寿命短、操作不灵活以及阀门电动装置和气动装置不可靠等缺点,部分产品只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一些高温高压和关键装置上需要的阀门仍然依赖进口。
我国阀门行业在产业结构、工业阀门的产业链,以及行业的专业化程度上均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国内阀门产品质量低下的原因在于:由于市场急速扩大,原有国营阀门企业纷纷关停并转。据空调制冷大市场调查了解,虽然一批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但由于乡镇企业起点低,技术力量非常薄弱,设备简陋,产品大多数都是模仿生产,特别是给排水用的低压阀门问题严重但上述问题并不影响未来我国阀门行业的广阔前景。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阀门产品市场的强劲需求,尤其是几项世纪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项目的开工需要大量的阀门产品配套。
直到zui近,中国阀门制造商还于一些利润较小的目标市场,诸如埃塞俄比亚、苏丹、伊朗、伊拉克和部分东南亚市场。这些市场规模小,决策过程*取决于价格,利润空间有限。中国进口阀门制造商必须重视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如果要在未来生存下去,他们必须改善以前不景气的业绩,获得大额出口制造盈利。目前出口收入不多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国内市场出现大量商机,而且中国进口阀门制造的设备质量还不足以销往海外。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