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理解误区 生态城市热潮中的冷思考
时间:2012-09-27 阅读:2624
城市,作为经济高度集聚的区域和人类居住的家园,是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如今,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能源、资源快速消耗,环境日益恶化,人类居住的家园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于是,近几年,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国内外不少城市纷纷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有数字统计,目前生态城市计划已经突破180个,其中,中国申请建设的生态城市超过50座。一时间,形成了一股生态城市建设热潮。
近日,关于生态城市的热点话题被相继抛出,其中不乏专家、学者对生态城市作出的批判性解读。相较于各大城市建设生态城的热情,此番冷思考将人们对生态城市的理解误区摆上桌面。与此同时,人们不禁发问:一座生态城市,从规划、兴建,到发展,这一连串的路线图究竟是怎样的?生态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
从四个不等式看清误区
制造绿化景观 ≠ 建生态城市
“在发展生态城市前,我们如何理解‘生态城市’这四个字是zui重要的,现在一些地区其实并不理解生态城市的含义。”ICLEI地方环境理事会秘书长康拉德·奥托-齐默曼说,“建设生态城市需要绿色,但并不意味着制造绿化和园林景观就是在建生态城市。”很多专家表示,生态城市的核心是低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草轻树、修建人工园林、破坏自然景观,以及注重景观塑造和视觉效果等都是对生态城市的片面理解。
建生态设施 ≠ 高新技术投入
提到生态城市,一些地区就会联想到高新技术或者生态设施。它们经常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引进相关设备,一味修建高标准的绿化设施、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并不认真评估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成本。“在生态城市中,技术与自然要充分融合,但高新技术的应用并非发展生态城市的全部内涵。除了技术,规划设计、体制机制、生态文明等构建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