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看好中国特高压设备市场
时间:2010-05-21 阅读:887
zui近,国内特高压设备市场异常火热,国内外电力设备企业动作频频。
3月中旬,西电集团宣布21个直流换流站用交直流场设备通过鉴定,其中不乏特高压设备。国家*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在鉴定会上表示:“超、特高压直流场设备的国产化是直流输电领域国产化比较后期的一个堡垒,”此事“可喜可贺。”此次鉴定,意味着超、特高压直流换流站交直流场设备终于实现了国产化突破,结束了换流站直流场设备国外公司一统天下的历史。
目前国内竞争力的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有三家,分别是特变电工、西电和天威保变,业内人士称“沈西保”,三家企业多年来致力于特高压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有业内人士透露,2005年前的西电集团,业务发展平静,特高压设备需求出现后,西电迎来重大转机。2007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特高压设备贡献了较大份额。
特变电工也积极谋划拓展特高压设备市场。4月7日,特变电工南方输变电产业园在衡阳奠基。据悉,产业园占地面积587亩,总投资15亿元,2013年建成投产,将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利税15亿元的经营目标。
据衡变一位内部人士介绍,特变电工南方输变电产业园为衡变独资,将主要生产特高压变压器和电抗器。而衡变2009年的销售收入为38亿元,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百亿元。这意味着衡变南方输变电产业园特高压设备的销售收入将占有很大份额。
在国内企业积极拓展特高压设备市场的同时,国外企业也丝毫没有懈怠。
3月31日,继2008年在重庆建立变压器设计中心后,ABB在重庆再落一子,宣布将±800千伏高压直流变压器技术转让给其在华企业——重庆ABB变压器有限公司。ABB同时宣布,其特高压试验中心正式落成。对于中国特高压设备市场来说,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意味着重庆ABB变压器有限公司从此拥有了对目前zui高电压等级变压器进行本地化设计、制造、测试和工程服务的综合能力。
据悉,新落成的重庆ABB公司特高压试验中心投资2000万美元,这是ABB集团zui大的单笔投资,是其zui大变压器制造基地。大手笔的投资也符合ABB“致力于在华长期发展”的策略。
国外另两大输配电*西门子和阿海珐也对特高压设备市场“虎视眈眈”。西门子早在去年年底就宣布,将于2010年1月中旬交付云南至广东±800千伏直流工程换流变压器;阿海珐也早已与上海电气集团签署协议,组建新的合资公司,在特高压变压器领域实施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将瞄准输配电技术,开发制造*的超高压、特高压、特大型变压器,拓展中国市场。
竞争
国内企业压力不可小视
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抢占特高压设备市场,恶战在所难免。
外企布局特高压市场的动机显而易见。预计“十二五”之初,*公司投资于特高压项目的资金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原国网网联直流公司、国内直流专家陶瑜分析说:“发达*建设市场趋于饱和,能够维持运行就会基本保持不动,冲劲也没那么大。我国特高压电网发展前景好,*公司对特高压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大,国外企业看好我们的发展势头和市场。”
不可否认,中国是ABB市场布局中zui重要的地区之一。过去6年来,ABB在华投资年均1亿美元左右。尽管遭遇金融危机,ABB在2008和2009两年的对华投资近3亿美元。ABB集团副总裁兼北亚区总裁方秦曾经公开表示:“*公司规划的特高压为设备厂商提供机会,我相信中国电力的发展会一直保持向上的趋势,ABB在华的投入还会继续。”同时,方秦表示,2010年ABB还将针对中国市场进行相关投资,但他未透露具体计划。
2009年4月1日,西门子在武汉投资2000万欧元建立变压器厂,西门子东北亚执行官郝睿强公开表示,在中国政府提出4万亿振兴规划之前,西门子就计划在中国建厂,我们很看好这个市场。
竞争步步紧跟。同年5月6日,阿海珐输配电与上海电气的第二家合资公司在武汉竣工投产。阿海珐联手上海电气,是因为上海电气也有做大做强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市场的战略,加之上海电气的国企背景,有助于阿海珐进入中国输配电领域。
外企的步步为营对国内特高压设备企业造成不小的压力。对于ABB将特高压变压器试验中心落户重庆,中国电科院高压研究所教授级工程师王梦云对《亮报》记者说:“ABB将试验中心落户国内,省去了运输等费用,会相应降低成本。这对国内电力设备企业来讲,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他说:“对于国内变压器厂商来讲,竞争压力加大是不争的事实,国内企业在提高研发能力的同时还要相应降低成本。”
而国内企业产能不足和研发能力弱,更让国外企业有了可乘之机。由于国产化政策的限制,外企多是与国内三大设备厂商以合作的形式参与特高压设备的制造,以争取在特高压电网建设中分得一杯羹。例如,西门子正与南方电网公司共建云—广特高压输电系统;上海电气集团已与阿海珐成立合资企业,重点设计与生产特高压交流变压器、±500千伏~±800千伏直流换流变压器,直指中国的特高压电网工程;ABB已向西安西电变压器公司提供1100千伏交流特高压套管,用于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电项目。
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新吉阳长江大跨越架线施工现场。
制胜
三峡模式是国内技术转化样本
无疑,特高压建设带动了相关设备的国产化。在与国外企业的较量中,我国输配电企业依托特高压等重大工程,逐渐消化吸收*进技术,短短4年,走过了苏联和日本等国15~20年的道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重大装备国产化方面,通过三峡工程建设,我国企业成功走出了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三大步,被业界称为“三峡模式”。
经过三峡左岸机组采购,以及三峡直流输电工程建设,我国制造企业实现引进技术、联合设计、合作制造、消化吸收,大大提高了国内电力设备制造业的水平,用五六年完成了国外企业几十年的跨越,国内制造企业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世界电力制造业的*水平。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国内特高压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还不强。特高压直流工程的主要设备,包括变压器、换流器、平波电抗器、控制保护设备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从研发能力上讲,国内企业还没有走到世界zui前列,与外企还有差距。在建的特高压直流工程主要设备还是借助国外的技术,国内企业还没有达到独立自主设计和制造的水平,如果*脱离*,还有一定困难。国内企业制造特高压设备,还处于引进、消化、吸收*的阶段。
实际上,无论是业主还是设备供应商,都希望特高压设备能够*国产化。*公司作为特高压工程业主,也在创造一切条件,在确保工程安全可靠、质量*的同时,尽心尽力支持特高压设备的*国产化。
在与外企的这场竞争中,国内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如何制胜,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主创新!国内特高压设备厂商唯有独立掌握核心技术,才可以*摆脱外企。陶瑜表示:“三峡工程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要与*水平接轨,继而超越。”
三峡工程是一个样本。目前,国内±500千伏及以下直流设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可以说,*可以摆脱对国外垄断企业的依赖。±500千伏及以下直流设备的*国产化便是依托三峡直流工程实现的。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竞争也不例外。特高压设备市场的竞争固然带给国内企业一些压力,但压力同时也是动力。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积极参与特高压设备研发制造的过程中,在高电压等级设备的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代表了目前世界输电技术的制高点,特高压领域的竞争也促进了世界输变电技术的发展。
言论
自主创新,企业将成为巨人
自主创新是一个产业和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灵魂所在。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是靠打价格战抢占市场,还是充分利用已形成的技术基础,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行业和企业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宏图?国内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眼下正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外企不断利用技术优势抢占市场,而大部分缺失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拼命用价格战互相打压,一些站在*的企业该走向何方?选择的结果必然是自主创新。
早在2008年,面对国内电力装备制造业在特高压设备研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国内一些专家就预测,2008年及今后较长时间内,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成套技术装备等重化工制造业的高潮将会逐渐显现。这一预测如今得到了印证,外企在国内纷纷布局特高压设备生产基地就是的佐证。面对技术强势的外企,所有专家给国内企业开出的良方不外乎一个: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
引进得来的技术并不能直接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国外企业通常只把核心技术转让给合资厂,对其在国内的合资伙伴却是保密的。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
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技术的引进,同时更要重视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有统计资料表明,在韩国、日本等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费用,是引进投入的3~10倍,而我国该项费用还不到引进项目费用的4%。
国内企业赶上了自主创新的好时候。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称*财政今年用于科技的支出将达1512亿元,增长30%,而且还会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企业zui担心的就是研制成新产品后,*产品的应用推广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以解决,企业的积极性将会更大。
除了尽快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其实一些重大装备制造企业也可借鉴国外大企业联合研发的经验,加大行业共性、基础性技术要素的联合力度,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特高压工程建设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成功培育出一批特高压设备生产厂商。这只是开了个好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现如今这些企业已经具备了奋起的条件,现在要做的是将这些技术真正变成自己的竞争力,并不断提高,从而成长为另一个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