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油器:伪“环保”还能活多久?
时间:2023-12-28 阅读:62
刮油器:伪“环保”还能活多久?
近日,上海环境保护督查组加大力度督查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由于历史原因、工业产业集中和餐饮行业发展兴旺,全省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上海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与要求和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督察组指出的问题中一条便是,上海环境保护工作执行仍有漏洞。具体表现在:餐饮业,食品公司并未安装餐饮垃圾处理设备-油水分离器,省委原主要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力度,没抓到位。2015年至2015年省级财政配套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仅占财政拨款的27.5%;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责任部门在工业废水、餐饮治理、油品质控等方面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等等。
省委原主要对环境保护工作不是真重视,没有真抓,环保工作的压力自然就传导不到位,也就有下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和惰政。而把“不是真重视”“没有真抓”翻译过来,其实就是心口不一、得过且过的伪“环保”。为什么出现省委主要伪“环保”的情况?当然不是不了解的政策,也不是不知道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不然就不是伪“环保”而是不环保了。只不过,一些官员仍然没有真正把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环保视作影响经济增长的负担和障碍。而在经济发展指标仍然是主导官员升迁的重要因素的情况下,要让他们为了环保主动牺牲GDP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海出现的这种伪“环保”,当然不会是个别现象。在不少地方,环保口号喊得响亮,但是污染企业依然我行我素,污染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甚至愈演愈烈。
伪“环保”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公开场合大讲环保,实际上却为了GDP增长,为污染企业的落地提供各种便利;嘴里喊着对污染企业、污染行为零容忍,实际上日常监管走形式,对污染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充当污染企业的保护。比如,江苏某地环保局对污染企业罚款603元,上海一些企业向河道排污在媒体曝光后火速整改,但不久后又死灰复燃。伪“环保”和“不环保”,都不会对环境污染现状带来良性的改变,也不会对民众受损的权益带来任何改善。在利税大户与生态环境,企业利益与民众权益面前,被牺牲的往往都是后者。但与“不环保”相比,伪“环保”还多了一层危害。这种说一套做一套、欺上瞒下的做法,不仅是对的忽悠和欺骗,也是对民众权益的伤害,它会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
不过,伪“环保”的日子也将越来越难过。一方面,生态政绩考核体系正在逐步完善,GDP考核将变成绿色GDP考核,生态文明作为政绩考核的权重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随着终身责任制的推行,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伪“环保”还将面临“终身追责”的风险,就算调任异地,就算退居二线,环保责任也不会一笔勾销。所以相关官员应该真打实干,为自己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