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灌区水情自动监测系统
时间:2010-01-22 阅读:790
灌区水情自动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是计算机与液位传感器、雨量计、闸位传感器的有机结合,运用中心站、遥测监测站、中继站的监测设备,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及水情自动测报管理软件等,实现灌区水情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一体化。
该系统的功能包括:
水情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可保证灌区水文数据的可靠性、准确度与及时性,提高灌区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
通过对水情信息(水位、雨量、闸位)自动监测可进行正确调度决策,达到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实现防洪监测,确保灌区引、输水系统安全度汛;
查询河道及灌区水文、水情信息及工程信息方便快捷;
信息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该系统适于各大、中型灌区的引、输水系统水情自动测报及调度管理。
该系统的实施可提高水利管理的度,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杜绝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可使水位观测精度由5厘米提高到1厘米,使水量统计间隔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缩短为6分钟。
膜上灌水技术
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栽培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即利用地膜在田间灌水,水在地膜上流动的过程中通过放苗孔或膜缝慢慢地渗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浸润灌溉,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膜上灌水技术适合各种地膜栽培作物。膜上灌形式很多,
基本形式有如下几种:
平铺打埂膜上灌,也叫高垄低膜细流沟畦膜上灌。是利用铺膜条播机在前面装上打埂器,刮去地表5~8厘米干土,使膜床两侧筑起15~18厘米高的埂垄,形成一个条沟畦。
开沟扶埂膜上灌。这种形式是用铺膜机把地膜铺在地表,两侧埋入地下。灌水前在两膜之间用开沟器开一条沟
翘边扶埂膜上灌。将地膜铺成梯形断面(两边翘起5厘米埋入土内),埂高15~18厘米。可用膜上灌铺膜机一次完成。
沟内膜上灌。把土地整成垄沟,沟深25~30厘米。将地膜铺在沟底和土垅两边。
膜缝灌。这种形式与前面沟内膜上灌的铺膜方法相反,把地膜铺在垄背上,相邻两膜在沟底形成灌水缝隙。6.平铺压边小块田内膜上灌。实行塑膜栽培时将地膜平铺压土,通过放苗孔以及地膜缝渗水灌溉。
膜上灌的节水机理:
可有效杜绝深层渗漏损失。由于膜上灌是通过放苗孔或膜缝灌水,土壤垂直受水面积小,仅为总面积的13%~15%,因此深层渗漏少。
田间无效水分蒸发减少。由于地膜覆盖避免了棵间土壤表面蒸发,保墒效果好。
采用膜上灌杂草少,减少了杂草耗水。
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证明,棉花采用膜上灌一般可节水30%左右,增产5%~8%。此外,由于灌水定额降低,对防止因灌溉造成的地下水位上升及土壤次生盐渍化也有很大作用。
地下排灌两用技术
使用组合式地下排水系统,在土壤水分过高时,降低地下水位,起排水作用;而当土壤水分不足,作物受旱时,还可利用同一套工程系统,输送灌溉水,抬高地下水位,实行浸润灌溉,以此补充土壤水分,满足作物需水要求。在地下水水质良好,土壤无盐渍化威胁地区,采用此技术可节约工程投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技术是在明沟系统的基础上,应用暗管与盲沟(在沟槽内填放滤水材料,上部覆盖原土)或与鼠道相结合,或加鼠道网,组成网格式的田间浅密地下排灌两用工程系统。排水时,土壤中多余的水分,通过该系统自流排入明沟。灌溉时,水从沟网自流进入该系统,输入地下,抬高地下水位及靠土壤毛管作用供给作物根系需水。其工程规格视土壤等条件而定,例如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宜采用暗管,其间距20~30米,埋深1米左右,也可使用波纹塑料管,管径7厘米,外包裹滤料。在暗管之间垂直布置盲沟或增设间距3~5米、深0.5米左右的鼠道网。
本技术适用于地下水位浅、灌溉水源有保证、排水有出路、土壤无盐渍化威胁的地区,如淮北砂姜黑土地区以及需要灌溉排水的其他条件类似地区。实践证明,采用该项技术可增产11%~17%。
水下焊接技术
水下焊接技术可广泛用于涵闸与泵站的检修工作中。水下焊接首先由潜水员查找需水下焊接的位置。采用25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缆线与工件相连接。焊枪“负极”通过电缆线与焊枪连接成一体。进行水下电焊焊接时,首先应根据焊件的厚度选择合适的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将焊枪一极通过电缆用焊锡焊在焊枪后部的接头孔上,另一极则接在焊件上,形成闭合回路。当电焊在水下引燃电弧以后,电弧使焊件产生熔池并使焊条熔滴滴入熔池;同时在电弧周围产生气袋,使水和电弧隔绝,以便电弧能在水中稳定燃烧。
该项技术可广泛用于各类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泵站金属结构的焊接加固,以使其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尤其在汛期,及时恢复水工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对水工建筑物安全度汛有着重大意义。还可广泛用于工业、桥梁、民用建筑、造船业的水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