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热气冲天还是虚火过旺?
- 发布时间:2016-06-30
- 浏览次数:30998
杭州向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樟银
锡安旧机动车汽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永生同样是慕名而来:“我们公司做的是二手车生意,但近年来二手车生意并不好做,我想看看制造领域有没有新的机会。”
上周四晚上,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刚做客爬山虎创业栏目,与创客们一起就国内智能制造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一番畅聊。
行业过热?开放协作是制胜法宝
“在现阶段看,能够熟练操作机器人的人才很缺乏。这导致不少企业可能面临引进了设备却无法配套使用的情况,有没有解决的途径呢?”杭州某商业杂志的记者柴山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现在机器人行业总体呈现过热的趋势,这并不是说没有市场需求,而是许多企业的生产能力跟不上需求。机器人行业需要深耕,很多企业一拥而入,但真正在这个行业有积累的人很少。”
李正刚说,一方面,像新松这样的企业已经在为培养人才而努力,另一方面,面对过热的市场,互相协作是制胜的“法宝”。
“兼并重组是一个途径,行业内互相协作是更好的方案。如果你有好的创意,可以寻找有实力的企业进行产业化。”
创客吕银华身处互联网+医药领域,负责的项目是用视觉机器人来分析瓶盖是否有残缺。当听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李正刚显得一阵兴奋:“将机器人和外部传感结合,是一个趋势。未来的机器人肯定会朝着感知和互动的方向发展。”
他提到,机器人行业本身是多学科的综合,现在市场上成功的不少智能制造项目,就是多学科结合的成果。比如前段时间大热的大疆无人机就是其中一例。
看起来很美好的服务型机器人究竟前景如何?
健康医疗、居家服务、教育拓展……在智能制造一片火热的现在,应用领域广泛的服务机器人,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是一片闪光的蓝海。活动现场,大家的话题也自然而然地转到了服务机器人上。在场的不少创客纷纷发问:想进入服务机器人领域,究竟怎样的项目比较有市场?应当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服务机器人的未来,目前看并不是很清晰。”李正刚的回答,让现场沉默了一会儿。
“服务,很多时候是需要情感投入的。既然是情感,就未必完全符合逻辑。比如陪护病人这样的工作,机器人就不可能做到。”
不过,李正刚也并未把服务型机器人“一棍子打死”。
“服务型机器人并不是没有市场。比如在医疗行业确实有一定的需求,可以作为一种辅助设备来推广。但是真正展开市场,从经济效益上看还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
另外他也提到,服务型机器人对人工智能的要求很高,需要过硬的技术和大量的成本投入。而从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看来,这很难达到。所以服务型机器人要想达到大规模应用的阶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机器换人”火了人会输给机器吗?
机器人之外,“人”的问题更为人们所关心。“机器换人”如火如荼的背后,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在悄悄改变。学校培育的技能人才很多都被机器人代替,是否会造成大量失业现象?国内某职业杂志社驻浙办事处记者高灵芝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虽然机器人的应用确实可能造成阶段性失业,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低端产能的淘汰过程,也是一个释放固化资源的过程。”
李正刚认为,机器人的大特点之一就是比人要稳定。在工业生产中大量运用机器人,大的好处不是为企业节省成本,而是能够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从长远来看,随着机器人运用的普及,人的知识结构会发生变化,如何使用、维护机器才是人主要应该掌握的。很多人会因此而转型,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新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很多时候宁可选择工资低一些的工作,也要保证生活质量。“很多低端的、机械化的工作岗位,人们是不愿意去干的。而机器人正好可以把人从这些工作当中解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