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网

登录

陈永开:技术创新支撑中国跃向创造

——专访大连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永开
发布时间:2015-09-11
浏览次数:34333
  【工控中国 行业精英】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机床行业总体上进入了下行通道。今年上半年,在全行业亏损面达40%的情况下,但是大连机床依然盈利2.2亿元。记者就此采访了前来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大连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永开。

  记者:大连机床集团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环境下仍然盈利的秘诀是什么?

  陈永开:“借船出海”“弯道超车”是大连机床成功的战略之一。近年来,我们先后并购了2家美国、1家德国拥有国际技术的机床公司,并相继与世界的数控机床和功能部件生产企业合资合作,从中掌握了多种世界技术,并在拥有核心的基础上,将国外先进技术大量移植到国内,实现国产立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柔性加工系统等产品技术升级。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我们的产品实现了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

  同时,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下,国家对做强传统产业再次作出新部署,支持机床等优势装备走出去拓展市场,大连机床又牢牢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加速优势产品走出去。

  当然,这一切离不开技术创新体系的支撑。作为企业自主研发的基地,我们的技术中心有近1200名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在国内共设立了自动化装备研究所、加工中心研究所、数控车床研究所等8个研究机构,在美国和德国设有3个技术分中心;与国内外研究院所、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业内企业、上下游客商结成产业联盟,资源整合,协同开发,利益共享。

  近年来,大连机床每年研发投入都在5亿元左右,通过技术攻关与创新,开发出了大型5轴联动镗铣床,5面体加工中心,5轴联动高速加工中心,5轴联动立、卧式车铣复合中心等新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而且达到或接近了当代世界机床的先进水平。在5大类数控机床,8大类功能部件,智能化加工生产线等7方面关键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制约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记者:今后大连机床发力的重心将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陈永开:我们将继续全面实施以市场为核心,“内抓管理、外抓布局”发展战略,准确把握“高速、、精密、智能、复合、节能、环保”的产品发展趋势,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寻求国际技术合作,将自身的技术、资本、管理和产能送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大力加快自主产品研发,牢牢占据国内机床行业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准,起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作用。自主研发制造精密玻璃雕刻机、单端面抛光机、金属雕铣机及双端面抛光机等直接服务于手机、半导体、电信等国际企业和技术领域。

  记者:目前国产机床与国外机床行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永开:与世界先进产品相比,国产机床总体差距不仅体现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还体现在产品的外观精细度方面。

  在解决好技术创新问题的同时,从2014年开始,大连机床首先从产品的外观入手再到内在质量,在产品的设计、工艺、加工、装配、检测全过程开展了的精细工程。

  我们摒弃了过去传统的设计方法,完全采用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制造要求高于国家标准,有些产品甚至超过了国际标准;在加工过程中,智能化管理使每一个零件的条码除了明确“身份”以外,在运输传递过程中还增加了各种保护装置;流水线上的自动化装配更使每一个零部件保证没有一丝一毫的“超标”,极大地缩小甚至消除了内外差别。

  记者: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大连机床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陈永开:近年来,大连机床一直把目标锁定在产品上,先后为国家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提供了多种关键核心设备。这些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完全符合国家《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为大连机床大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认识到,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既是国家的战略决策,更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企业来说,这条道路早走比晚走好。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搭建远程服务平台,是目前大连机床“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为此,大连机床集团提出了构建“三平一云”的信息智能化超前服务平台。当机床在运转过程中出现故障,服务平台能及时把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用户和相应的技术专员,用户可以体验到“工艺专家级别”数据服务。我们已经着手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来搭建“远程服务平台”。未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产品及技术支持的传统单向“线”式服务,将被大连机床“三平一云”的多维度、智能化平台取代。

上一篇:葛亚飞:打造装备智能制造企业

下一篇:马立民:打造智能工厂破解用工荒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