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网

登录

朱海:施耐德瞄准“中国制造2025”

发布时间:2015-01-05
浏览次数:22565
  摘要:施耐德中国总裁朱海公开表示:“数字化就跟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和电力一样,不会摧毁我们的工业,而是我们现代工业的一个催化剂、引擎,或者是提升档次的一个动力。”



图为施耐德中国总裁朱海
  
  拥有177年历史的制造业巨人——施耐德电气诞生于工业1.0的“蒸汽时代”,崛起于工业2.0的“电气时代”,壮大于工业3.0的信息化时代,当然不会错过工业4.0的饕餮盛宴。施耐德电气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27年以来一直推行本地化战略,并取得丰硕成果,当然也不会错过“中国制造2025”的市场机遇。
  
  2014年10月,总理访问德国,中德双方共同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其中涉及工业4.0合作的内容为引人注目。目前,中国也正在酝酿制定“中国制造2025”总体规划,旨在推动工业4.0在中国生根发芽,力争在2025年让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施耐德中国非常看重“中国制造2025”所释放出来的商业信号,制造业巨头施耐德电气也正在推动制造业基于数据分析的转型。
  
  在这种转型浪潮中,施耐德电气已经从其商业基因出发积极布局。比如,施耐德电气在2014年2月发起其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并购,以52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工业软件巨头——英维思;施耐德中国则与新奥集团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目的是为了让“互联网能源”创新模式落地。
  
  崭露头角
  
  总是西装笔挺的朱海,给人的感觉是彬彬有礼;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更增加了他斯文、儒雅的气息。
  
  但朱海的工作作风相当硬朗。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副“宠辱不惊”的书法作品。这四个字代表了他的行事风格:当他认定一件事情的时候,毁和誉对他来说都显得无关紧要了。
  
  大多数外企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员工都会拥有一个英文名字,这样便于总部的沟通和交流。施耐德电气诞生于法国,大股东在美国,但他的中国职业经理人朱海,既没有法文名字,也没有英文名字。因此,朱海又被视作为本土化的外企职业经理人。
  
  施耐德电气1987年进入中国,1996年迎来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朱海的加盟,2009年选择朱海作为其位本土籍的中国区总裁。由于施耐德电气、施耐德中国乃至朱海的崛起都与“并购 整合”相关,因此朱海还被称为“收购强人”。
  
  谦和的外表和坚强的内心,为本土化的职业经理人和“收购强人”,这些看似矛盾的标签,形成相当有趣的反差。
  
  在全球企业界,施耐德电气是与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瑞士ABB集团齐名的“电气巨头”,这种地位奠基于1986年收购了同样来自法国的梅兰日兰公司。当时的梅兰日兰在低压配电领域拥有完善的技术体系,施耐德电气就是通过这桩收购一步一步迈向电气巨头之路的。
  

上一篇:邬贺铨:TD技术的中国式创新

下一篇:王梦恕:中国高铁水平世界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