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网

登录

吴晓波:未来5年中国制造企业将淘汰一半

发布时间:2014-06-09
浏览次数:24855
  摘要:作为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吴晓波善于站在历史的角度研究经济,研究企业。去年,他出版了《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今年5月份新作《商战:电商时代》刚刚出版。在本次采访中,他主要谈到了当下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变局。
  
  大的问题不是路在哪里,而是能不能走得了
  
  《执行官》:你此前对媒体发表观点,巨变将发生在2014年。请问,对中国制造企业而言,他们面临什么变局?
  
  吴晓波:
现在所有行业都处在一个上升通道中,这对中国企业来讲是一个好事情,但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原有的很多属性会发生变化,比如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事制造业的人,首先要适应这种变化,不能适应就会被淘汰。广东早在前几年就提出转型升级、腾笼换鸟,感受变化尤其明显,其中一些污染环境,利润率低的制造企业早就被淘汰出局了。
  
  我们所谓的产业结构调整谈了10多年了,现在真正到了用市场的方式强行淘汰的时候。未来5-6年,传统制造企业将有一半被淘汰。人群也会出现淘汰,1965年出生的那一代企业家都要换代了,他们已经不能理解和适应现在所发生的变化。
  
  《执行官》:什么类型的企业在淘汰之列?
  
  吴晓波:
淘汰跟行业没有关系。商业早从农业开始,之后是加工业,然后是制造业。它们大部分还是朝阳产业,中国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夕阳产业。
  
  淘汰是针对企业本身而言,主要是两类,一个是内部矛盾没有解决,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科技型企业,如果内部管理没有通过互联网来挖掘和突破,管理成本会越来越高,这是致命的。第二个是面对互联网对渠道结算和消费者关系的冲击不能做出相应变革,比如改善内部供应商的关系沟通等。如果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和变革,就可能被看不见的敌人干掉。
  
  《执行官》:很多中小企业似乎陷入迷茫,不知道怎么转型,不知道何去何从?
  
  吴晓波:
这是一个特别残酷的事,现在没有一个管理学家或者专门机构能够说咱们100个广东企业坐在一起想出一个办法。我只能跟他们讲,100个企业里面50-80家是一定会死的,救不了的。一些50、60后的人来听我关于转型的演讲,我会问他年龄,如果回答是65年以前的,我就建议公司该卖的卖,该关的就关,把钱交给理财公司打理。我们不要抱什么幻想。
  
  《执行官》:很多企业为了转型花重金聘请外部的咨询机构,有作用吗?
  
  吴晓波:
转型是非常难的,现在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金融层面的难度也比10年前大得多。比如,同样是卖东西,1号店是没有历史包袱的,而像格兰仕这类型的企业就要承担很多负担。
  
  从战略角度来讲,转型就是如何做内需,是做定向内需,第二是做专业性品牌,第三是完全基于互联网逻辑下的品牌构建和消费者构建。这个话每个老师都会讲,但90%的企业完成不了这个过程。咨询机构可以建议企业转型,给它们指出一条道路,但必须讲清楚,90%是过不去的。因为大的问题不是路在哪里,而是能不能走得了。转型过去的属于幸存者
  
  《执行官》:90%的企业转型不了,那剩下的10%呢?
  
  吴晓波:
在大规模淘汰过程中,那些利润率有保证的,能适应变化的企业转型会比较快,对它们来说,反而是一个机会。比如,前些天我们接触的施耐德电气,它们原来是做变压电气,利润通过控制成本来实现,现在进行智能化转型,做智慧城市、智慧家庭,做整体解决方案,净利润率达30%以上,这两年还在大幅增长。这些转型走过去的企业,将来就会统治100%的市场。
  
  《执行官》:这10%的企业具有怎样的基因?
  
  吴晓波:
有冒险精神,但结果是不确定的,过去的属于幸存者。
  
  《执行官》:做代工的企业如果转型做品牌的话,难点在哪里?
  
  吴晓波:
思路问题。做代工的企业是一种成本思维,关注定价和进价,比如原材料进价多少,毛利润多少,净利润多少,这些是固定可计算的。但如果转到做品牌,首先需要投入,至少投入10%,花掉这10%企业就没钱赚了。
  
  《执行官》:你对制造企业的转型有哪些建议?
  
  吴晓波:
所有企业都要反思行业的问题,反思企业组织结构问题,反思管理问题,反思人才问题,各个环节都要反思。比如,传统制造企业能否通过云计算来改变原来的业态呢?老板或者决策层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是很难办的。
  
  传统制造业具有管理优势
  
  《执行官》:你如何看待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
  
  吴晓波:
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的改变是内外双重问题。对内来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很多基于互联网的管理工具,比如OA移动办公等。企业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提率呢?现在的问题是,存在于工业时代以来的传统管理思想受到了冲击,事实上,管理的基本概念并没有改变,管理的任务还在,管理的基本规则还在,只不过管理工具发生了变化。传统制造业要清楚这一点,自己是具有管理优势的,不要盲目跟风互联网公司的做法。
  
  对外来说,互联网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营销的问题,比如开个网店,建一个互联网的销售队伍,更重要的是跟消费者关系的问题。
  
  《执行官》:为何说,传统制造企业相比互联网公司更具有管理优势?
  
  吴晓波: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处在一个风口期和泡沫期,我也接触过BAT,我不认为这三家公司的管理效率比制造业高,反而更低,它们因为毛利高,不需要通过管理来控制成本。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就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的制造业,市场处于产品短缺阶段,只要生产出来,次品都能卖掉。因此互联网企业的老板谈得多就是产品经理。
  
  中国未来,资本在产业变革中的驱动力会加大
  
  《执行官》:制造业会被所谓的互联网思维颠覆吗?
  
  吴晓波:
价格和形态是标准化的产品,冲击会大一些。但是我们要注意,万变不离其宗,归根到底还是技术。
  
  格力和海尔的区别就是这样,如果有核心的技术驱动,技术产生的溢价完够支撑线下渠道成本。不管有没有互联网,只要创新能力强就不怕。
  
  从这个意义上说,董明珠和雷军打赌是没有意义的,后就是个技术问题。历史上中国企业一年内卖出1000万台产品的出现过三家,如格兰仕、TCL,小米不是名,而当年的三家企业已经不复往日雄风。
  
  《执行官》:你前面提到,转型过去的10%会统治100%的市场。意思是不是说,未来会出现赢者通吃的格局?
  
  吴晓波:不会。如果某个行业的毛利润很高的话,必然会吸引很多企业进入,就会催化新的商业模式,自然风险投资会进来,从而加速行业的变化。比如在医疗器械行业,就成立了很多产业基金。大公司应对这些变化的能力是在慢慢减弱的。可以预见,中国未来,资本在产业变革中的驱动力会加大。

上一篇:徐滨士:探索循环而经济的中国特色再制造模式

下一篇:“新中国首富”李河君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