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再上日程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
- 来源:雷锋网
- 编辑:一不做
- 2017/3/13 9:29:25
- 35773
“中国制造2025”再上日程 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
2015年3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2016年则是进入到了“启动实施”的阶段,今年除了用“深入实施”这样的表述外,还着重强调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等产业技术。5G、物联网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即将发展到新阶段。制造业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配合,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的共识。
工信部部长苗圩两会前谈到,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智能化的基础,智能制造则必须是在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要解读这句话必须要知道,5G具有高速率(可达10G峰值速率)、低延时(1ms)、大容量(相当于目前的1000倍容量)的特点,只有5G才能真正让延时缩短至1毫秒,并且容纳庞大数据处理的带宽。未来互联网工业以及更大规模的物联网必须依赖于5G才能实现,云计算和大数据在5G网络的传输下,才能够让数据、计算、万物互联真正走进工业生产之中。
中国制造2025强在何处
虽然说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的工业4.0都是基于新的技术革命。不过,有意思的是,“中国制造2025”并非是德国工业4.0的照搬和沿袭,而是自己的发挥和发展。用一位专家的话来说,德国工业4.0的核心内容更加关注工业生产方式的“质的变化”,“中国制造2025”则是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实现结构的变化和产量的增加。
今年2月,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访华时,特别参观了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考察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的智能制造模式。这次参观,正好可以观察两国在工业层面上的取舍和选择。如果说德国工业4.0更通过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智能生产的过程的话,海尔则是让制造业和互联网、服务业进行了更为深入、紧密的结合。从工业生产的角度来看,海尔采用的是互联工厂的模式。在这个互联网工厂之中,企业更多是根据用户的数据需求进行产品定制,实现按需生产。 为此,海尔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COSMO平台,这是面向智能制造的中国版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依靠连接和数据实现工业生产中的协同创新、众创众包、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设备远程诊断维护、物流服务资源的分布式调度等全流程的应用解决方案。一套互联网工厂的架构已经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
按需生产带来的视角变化下,电器可能会成为获取用户信息的窗口,而用户会成为数据的来源。电器不再是交易的末端,而是成为一种资源,可以获取用户的需求,搭配海尔创业小微的模式,让前端是工厂,中端是电器和用户,后端是创业小微的服务。制造业、服务业在这种生态闭环之中得到了天然的结合。这个生态闭环之中,社会资源可以得到更为充分的调动。比如消费者买来一台冰箱,在使用冰箱的过程之中,大数据会提醒食物的新鲜程度,而往后衍生的则是对于肉类、蛋类等产品的需求,在大数据将几方面串联在一起之后,无论是冰箱本身乃至用户食品需求的定制都会在一定的计算之内,整个市场的供给都会变得直观、可控。也难怪媒体会说,“海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样板。
中国制造业为何会如此与众不同
专家认为,中国制造业的这条“中国制造2025”的道路与众不同,它是中国国情的特有产物,这和多方面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需要补课。若使用发达国家工业标准来衡量,我国很多企业现在还没达到2.0,因而在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循序渐进,需要补上2.0的课,还要推进3.0,还要向4.0方面发展。互联网乃至物联网恰恰是缩短连接链路的有效手段。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需要善用互联网才能让制造业获取信息的能力变得更强。通过互联网来补课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方式。再加上互联网的渗透率在今天已经逐渐见顶,互联网企业想要继续下沉,必须依赖于线下市场和制造业企业。所以双方其实会有非常紧密的结合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连接的水准远高于许多国家,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越了发达国家。如德国人口,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和中国人口众多、内需庞大的国情截然不同。海尔这样的模式可以在提高生产水准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中小微企业在服务业等领域的拓展,扩大就业规模,这是适合国情的一条道路。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连续三年提到“中国制造2025”,相信未来的工作中,这依然会是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而中国企业还会有更多创新、独特的思路展现在世界面前。
(原标题:两会热议中国制造2025:我们的底气在何处)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