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拥抱移动支付加固安全需打好“组合牌”
-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 编辑:未闻花名
- 2016/11/28 8:46:21
- 46482
生物识别拥抱移动支付 加固安全需打好“组合牌”
生物识别技术分类
指纹识别: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可以说是目前应用比较广的一种。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指纹识别技术在苹果的带领下逐渐进入手机领域,解锁的同时也在各种Pay中实现指纹支付。
虹膜识别:相对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而言,虹膜识别误识率和拒真率已经达到了零几率的识别水平,而虹膜识别又属于非接触式的识别,识别方便。而且虹膜是每个人特有的,具有的性,安全等级来说是目前高的。但是虹膜识别价格也因其技术难度略显贵态。
人脸识别:如今人脸识别技术不仅在商务场所中得到应用,甚至以各种智能家居的形式逐步渗透到平常百姓家。不过,人脸识别系统信息存储仍是以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为主,即数字或特定代码,安全性变大打折扣。此外,人脸识别会因人脸的变形、妆容等因素降低识别率。
静脉识别:静脉识别算是一种新兴的识别技术。通过配有特殊光学镜头的识别器取得手指内部的静脉血管分布图,由于每个人每根手指的静脉血管图像特征都不同,具有性和排他性,作为身份授权身份认证度是相当高的。但也因此,静脉识别尚未普及。
生物识别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识别确实是传统密码解锁之外的另一蹊径,但是从目前来看,各种生物识别方式各有长短优劣,孰好孰坏难以简单判定,但在发展过程中,这几大趋势是不会变。
一是多重保护,组合防卫。目前而言,不同生物识别各有长短,多重生物识别组合使用是趋势。指纹、刷脸方便,但是可复制性强,虹膜识别但是便捷性欠缺。因为生物识别支付需要代替传统密码,其性、便捷性以及设备成本都需要具备。当实行小额交易时以简易可操作性为准。涉及巨额交易,极高度为上,就需要多种生物识别组合,确保安全系数。
二是生物识别生态系统的完善。芯片开发、银行、支付、操作系统,以及行业标准兼容性领域的需要共同开发可靠的、跨多种平台的实用安全程序都是生物识别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目前,以“杀死密码”为口号的FIDO联盟正在努力制定生物识别认证系统标准。中国的阿里巴巴、联想等中国企业已经加入该联盟,致力推进生物识别支付。
三是人机的沟通不断加强。过去消费者对设备的要求只是更加直观和易用,但现在需求正在增加,用户希望设备更加人性化,甚至可预测。那就要求每个智能设备达到以下这些功能要求:知道你在哪,知道你在写什么,知道你是谁,知道你在做什么,知道你的感受等等。生物识别支付不仅是满足需要,还能提供人性化体验。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