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日益趋向环保电动时代何时到来?
- 来源:中关村在线
- 编辑:一不做
- 2016/10/24 9:47:55
- 28817
汽车制造日益趋向环保 电动时代何时到来?
一提到纯电动汽车,对于有些人内心是拒绝的。毕竟内燃车真正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很短,相比较国外拥有几百年历史的汽车文化,我们对于汽车认知以及技术的建设确实要稍显逊色。难道汽车未来真的要进入纯电动时代了吗?对于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我们不妨先来聊聊它为什么近几年这么的火爆。
从车企的角度出发,能否实现纯电动时代?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快速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为了解决气候变化而造就的产物,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有些车企为了追随时代的脚步,才不得已短时间内推出了纯电动的概念。
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抢占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别的车企在做,我也可以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车企接二连三发布概念以及计划的原因。单从车企的角度出发,未来几年实现纯电动的理念,可能性不太大。合乎常理的情况就是燃油、电动两手抓,燃油车继续控制排放标准,纯电动车继续研发,这才是目前车企正在做也是应该做的事情。
任何的产品,都要经过实践与时间的论证,不是靠推出概念与计划就能扰乱市场环境的根本。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能否实现纯电动时代?
车企虽然很快实现纯电动可能性很低,但就在前不久,德国、挪威相继发表将于十几年后全部停止销售燃油车的新闻,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纯电动时代要来了?其实对于这些国家发表的禁售令,目前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首先禁售令还在提案状态,也就是说随时都有可能更改方案,其次禁售令在某些方面会影响到一些人利益的受损。
难道资本家放着燃油车大把的钞票不赚,瞬间就能在新能源车上得到满足的利益?不论从实际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禁售令真正能作为法令的可能性还是存有很大的保留意见,可能一时半会还是不会实现的。
从市场的角度,能否实现纯电动时代?
咱们在谈回国内,作为新能源车销售大国,我们国家当初制定的方案是“从燃油车出发,逐步实现氢动力汽车的终目标”。但是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新能源车在短时间内发展太过迅速,从而产生了很多的社会矛盾。
我们不能从销售辆看发展,而是要从发展看销售,各大品牌续航里程的突破,这就好比一颗定心丸,许多的车主仿佛看到了希望,可买完之后呢?车企骗补,充电问题,后期保障问题(这个后期保障是源于新能源汽车的折旧率),做工材质问题,接踵而来的问题导致了没有后文的发展。
我相信,很多人对于新能源汽车抱有很大的疑虑,甚至说不信任。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市场发展,车与基础共同的建设,依然还是那句话,政府需要加大政策的把控,而车企需要拿出真诚的态度,而不是现在车“供大于求”,基础设施“供不应求”。
从所谓环保的角度,能否实现纯电动时代?
纯电动汽车真的环保吗?既然是纯电动,那就要谈谈它的电。目前我国发电大部分靠的是火力发电,也就是通过燃烧煤炭,而燃烧煤炭排放出的有害气体依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当然对于风电、水电以及核电,在近几年还并不能占到主力军。
这也就是说,纯电动汽车虽然在汽车排放上可以减少对于空气的污染,但尾气污染变成了发电尾气污染,也并不能起到环保的初衷。如果真的实现全纯电动力,随着车辆的大幅度增加,对于电力负荷将会更加严重,也许这只是一时之策,后续的能源问题还有待更多人的商讨与研究。
从消费者购买心理的角度,能否实现纯电动时代?
想进入纯电动车的时代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接下来就说说咱们消费者的态度。
新能源纯电动车您真的把它当成“车”了吗?好像并没有吧。起初笔者认为,这也许是年龄长者的一些老观念的看法。但目前来说,好像也并不是这样。
作为年轻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早已有仰慕的车型,又有几个人仰慕的是目前在售新能源车?就像上文提到的,在我国汽车发展的年头太短,至少在几十年内对于车的定义可能不会有所太大改变。
长途旅行、穿越,开着心爱的车子游山玩水,幻想着美好的风景与自然的风光,这是我们对于汽车在感性层面的定位。可这些感性的定位,恰恰是新能源车不能满足的。而作为汽车,我们赋予了它太多的意义。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短时间内它也不可能成为主流。
文章总结:
如果新能源车完全可以与燃油车相媲美,等到那个时期才是它真正的用武之地。而现在从技术、从经济又或是从消费考虑,它还与时代这个词语相差甚远,更多的是迫于购买而已。
作为人类终的汽车动力,氢动力才是环保的动力系统,而纯电动只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过度品。车企追求纯电动车的技术与激情的极限速度,我们追求它的经济性与续航能力,而政府追求的是低排放。真正能成为一个时代的名词,在笔者看来,“想法很美好,现实可以用非常骨干来形容”。
燃油、纯电一起抓才是硬道理,既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通勤所需,又可以满足对于大自然的向往,何乐而不为呢?或许有一天技术真的得以突破,到那个时候选择它也为迟不晚。
(原标题:多角度分析汽车未来进入纯电动时代的可能性)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