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上海将力推十一个重点领域人工智能首当其冲

——《“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解读说明
来源:新华社
编辑:大Z
2016/9/23 13:48:23
30928
导读:月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的要求,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的通知。
  【中国智能制造网 政策法规】月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的要求,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的通知。
  
上海将力推十一个重点领域 人工智能首当其冲
 
  9月23日,各大媒体发布了以下有关《“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情况解读:
  
  一、《行动纲要》的背景情况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上海加快向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是上海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参与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期间,根据化、集约化、服务化和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方针,上海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水平,为今后制造业转型升级打下良好基础。今后五到十年内,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制造业成为竞争新焦点,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新形势的背景下,上海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攻坚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上海制造业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二、《行动纲要》的主要特点
  
  市经济信息化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研究、编制《行动纲要》,编制情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战略研究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月),二是编制起草阶段(2016年2月-2016年5月),三是意见征询阶段(2016年6月-2016年8月)。在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行动纲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落实国家战略,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要求,积极对接工信部相关文件指导要求、国家发改委新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考虑到此行动纲要重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十四五”的目标和指标体系。二是注重对接未来产业发展,聚焦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面向2025年发展目标,结合本市相关规划等提出的产业前沿发展领域,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三是注重操作性和行动力,《行动纲要》提出产业创新建设、两化融合推进、工业强基突破、传统产业提升等重点工程,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平台,提出到2025年的领域发展目标。四是注重部市合作,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本市关于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协同区域创新体系,深入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增强产业创新动力。
  
  三、《行动纲要》的主要内容
  
  《行动纲要》主要内容概括为“一条主线、四化方针、两大目标、十一个领域、工程、七项措施”。即“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为主线”;坚持“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分别提出2020和2025年的发展目标;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十一个重点领域;推进产业创新、两化融合、工业强基等重点工程;提出统筹推进、金融财政、土地、人才、服务企业等七项保障措施。
  
  1、关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
  
  指导思想。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建设具有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为主线,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的新型工业体系,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做出更大贡献。
  
  发展方针。体现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进一步深化“智能化”中关于设备、网络和数据深层次融合的开放式工业互联网格局等有关内容。
  
  2、关于战略目标和主要指标
  
  战略目标。到2020年,落实“中国制造2025”取得重大进展,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25%左右目标;到2025年,落实“中国制造2025”取得显著成效,制造业继续保持合理比重和规模,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有力支撑上海成为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具活力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3、关于重点领域
  
  共提出十一个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注重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先进传感器与物联网等一批“十三五”期间积极培育、“十四五”有望实现产业化的新兴领域,加强科技前瞻性布局与产业化联动,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在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软件与信息服务、增材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核电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新增“十四五”发展重点,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提出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积极开展创新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网络化协同、服务外包、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信息增值服务等服务型制造行动。
  
  4、关于重点工程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关键核心突破,推动转型升级新作为,提出两化融合、工业强基、质量品牌、绿色制造、产业结构调整、园区集约提效、中小企业培育等重点工程,主要有:一是提出产业创新建设工程,聚焦先进传感器与芯片、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5G通信与量子技术、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AMOLED与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装备与核心部件、战略性新材料、网络空间安全等产业创新重点领域,布局下一轮发展重点。二是提出传统产业提升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拥抱互联网,实施设施装备智能化改造,加快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转变。
  
  5、关于保障措施
  
  针对制造业发展存在的瓶颈和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施策,提出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一是健全统筹推进机制,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作,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参照国家成立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做法,拟成立上海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有关委办局组成;二是加强部市协同合作,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本市关于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工程,增强产业创新动力,深入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建立协同区域创新体系。三是创新企业服务方式,发挥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探索符合产业创新的政府服务体制,统筹政府社会各方的服务资源,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功能,构建无缝隙的服务平台,创新企业服务方式及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手段为企业提供动态及时服务。
  
  此外,在财政金融支持、土地统筹利用、产业人才发展、开放发展战略等方面,也提出了保障措施。
  
      (原标题:《“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解读说明)

热门评论

上一篇:纺织“智造”新政出炉 纺织业强化“三品”战略

下一篇: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两部委制定智能硬件专项行动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