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器人市场一片蓝海产业落地还需闯过3大关卡
-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 编辑:二不休
- 2016/9/2 8:38:35
- 47507
农业机器人市场一片蓝海 产业落地还需闯过3大关卡
同工业机器人或者其他领域机器人相比,农业机器人工作环境多变,以非结构环境为主,工作任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一般而言,农业机器人对智能化程度的要求要远高于其他领域机器人。科技部在《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就明确提出把服务机器人产业培育成我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销量年均12%增长,售价14万美元一台计算,至2021年,农业机器人的销售量将超过1.4万台,销售额将超过20亿美元。科研领域不断拓展 我国农业机器人产业前景可期
农业机器人将信息技术进行综合集成,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将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品质控制能力,增强了自然风险抗击能力。并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将农作物与物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
与国外相比,我国农业机器人研究与开发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农业机器人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才开始了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发。目前我国已开发出的农业机器人有:耕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施肥机器人、喷药机器人、蔬菜嫁接机器人、收割机器人、采摘机器人等。
中国农业大学为中国大陆农业机器人技术早期研发单位之一,其研制的摘黄瓜机器人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已成功进行了试验性嫁接生产,解决了蔬菜幼苗的柔嫩性、易损性和生长不一致性等难题,可用于黄瓜、西瓜、甜瓜等幼苗的嫁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嫁接技术。随后北京农林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也相继开展了相关研究,并且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机器人的研发范围亦在逐步扩大。
智慧农业时代将至 应用普及三大瓶颈待突破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的机器人也发展很快,21世纪将是农业机器人与智慧农业的时代。我国农业机器人产业前景虽好,但发展与普及的道路并不平坦,据业界分析,我国农业机器人的普及道路上还存在诸多瓶颈。
瓶颈一:农业机器人自身智能系统不够完善。农业生产的特点要求农业机器人具有相当的智能和柔性生产能力以适应复杂的非结构环境,例如辨识和避障能力等。当下,研究专家们纷纷将研究重心从机械部分转向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方面,力图解决农业机器人的智能问题。但总的来讲,农业机器人的智能系统发展还不够完善,农业机器人的智能程度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很多任务无法由农业机器人单独完成。
瓶颈二:生产成本过高。目前研制出来的农业机器人大都只针对农业生产某一环节的某一项作业而言,农业生产的特征之一是季节性强,造成了农业机器人的使用效率低,间接地增加了农业机器人的成本。其性价比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成为制约农业机器人商业化和进一步研究应用的瓶颈问题。
瓶颈三:柔性生产与智能扩展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当前工业机器人局限于“专用计算机、专用机器人语言、专用微处理器”的封闭式结构,而这种封闭式结构限制了农业机器人柔性生产能力和智能的扩展。独立设计专用机电系统的实现方式同样存在着扩展性、通用性差的问题,如果用采摘苹果的机器人采摘西瓜,从末端执行器、机械部分、控制部分到传感部分都要更换,相当于重新设计一个新的机器人系统。
农业机器人的问世,是现代农业机械发展的结果,是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农业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农业劳动方式,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新技术的应用中,农业机器人作为新一代智能化的农业机械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