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开启星际之旅
-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信息安全“武器”量子卫星发射成功
- 2016/8/16 14:56:51
- 29848
中国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开启星际之旅
信息安全的“武器”
量子科学,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十分高冷。但当它与信息技术相连,就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当今社会,信息的海量传播背后也充斥着信息泄露的风险。而量子科学则为信息安全提供了“武器”。
在物理王国里,量子理论是一个百岁的“幽灵”,爱因斯坦也曾被它的“诡异”所困扰。
在量子世界中,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处在多个位置,一只猫可以处在“死”和“活”的叠加状态上;所有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粒子也是波;两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即使相距遥远也具有“心电感应”,一个发生变化,另一个会瞬时发生相应改变……
正是由于量子具有这些不同于宏观物理世界的奇妙特性,才构成了量子通信安全的基石。在量子保密通信中,由于量子的不可分割、不可克隆和测不准的特性,所以一旦存在窃听就必然会被发送者察觉并规避。
“传统的信息安全都是依赖于复杂的算法,只要计算能力足够强大,再复杂的保密算法都能够被破解。量子通信能做到安全,是由量子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计算能力再强也破解不了,因此它是革命性的,可从根本上、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潘建伟说。
量子通信系统的问世,点燃了建造“安全”通信系统的希望。当前,量子通信的实用化和产业化已经成为各个大国争相追逐的目标。
在量子通信的赛跑中,中国属于后来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跻身于的量子信息研究行列,在城域量子通信技术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建设完成合肥、济南等规模化量子通信城域网,“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也即将竣工。
然而,这只是开始。“在城市范围内,通过光纤构建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是佳方案。但要实现远距离甚至量子通信,仅依靠光纤量子通信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潘建伟说。
他解释说,因为量子的信息携带者光子在光纤里传播一百公里之后大约只有1‰的信号可以到达后的接收站,所以光纤量子通信达到百公里量级就很难再突破。但光子穿透整个大气层后却可以保留80%左右,再利用卫星的中转,就可以实现地面上相距数千公里甚至覆盖的广域量子保密通信。
另外,诞生百年的量子理论的奇妙之处在实验室里被不断重复检验,但却从未在太空尺度验证过。量子理论的各种奇异现象在太空中是否还存在?量子纠缠和隐形传输是否可以延伸到星地之间?这些都需要卫星去验证。
2011年,中科院正式启动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制,这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向星地量子通信发起挑战,更意味着中国或将欧美获得量子通信覆盖的能力。
“四种武器”挑战四大实验任务
目前,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将量子科学实验送入空间,量子卫星的研制没有任何经验可循,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科学家在量子卫星上搭载了自主研发的“四种武器”:量子密钥通信机、量子纠缠发射机、量子纠缠源和量子试验控制与处理机。
同时,在地面建设了科学应用系统,包括1个中心——合肥量子科学实验中心;4个站——南山、德令哈、兴隆、丽江量子通信地面站;1个平台——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平台。
卫星与地面站共同构成天地一体化量子科学实验系统,在两年的设计寿命期间将进行四大实验任务——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实验、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
潘建伟介绍,实验大致分为三类:类是进行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实现天地之间的安全通信,如果4个地面站任何两两之间都可以实现安全的通讯,即可实现组网;第二类相当于把量子实验室搬到太空,在空间尺度检验量子理论;第三类是实现卫星和地面千公里量级的量子态隐形传输。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