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充斥我国市场的消费级无人机哪家更?

来源:飞象网 原标题:消费级无人机,国人买的是“小米”还是“苹果”?
2016/8/1 10:30:47
31160
导读:得益于标准化的零部件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现在诸如手机、电视、相机之类的电子产品都可以做到OEM或者ODM。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得益于标准化的零部件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现在诸如手机、电视、相机之类的电子产品都可以做到OEM或者ODM:类似富士康或者蓝天这样的代工厂,都会有自己完整的公模,厂商只需要做简单修改,就能变成各种不同品牌的产品。
  
  充斥我国市场的消费级无人机哪家更?
  
  无人机,不一样的智能硬件
  
  就拿小米笔记本Air来说,刚刚发布的第二天,联想的小新AirPro和神舟的优雅X5笔记本就横空出世,而这两个系列的产品,无论是外形还是配置都和小米笔记本Air一模一样,疑似同一个公模做出来的产品。
  
  “几乎为零”的研发成本,不仅是“性价比”的来源,还能迅速提高智能硬件的普及范围。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无人机行业。
  
  有人会说,无人机属于智能硬件,涉及各学科领域的技术创新以及生产制造,怎么会出现拼凑和代工呢?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我们现在说的消费级无人机,其实早是脱胎于航模。航模业发展数十年,得益于中国出色的制造业,航模中类似机架、电机、电调等产品的零部件其实都是有完整的供应链的。
  
  如今许多的航拍无人机厂商,不仅电调、电机、机身等零部件有供应商,就连核心的飞控系统都有国外的APM、Pixhawk、CC3D等开源飞控可以选择,相比现在智能手机的几家巨头把持,无人机的供应链某种程度上还要更加丰富一些。
  
  面临巨大的无人机市场,又有比较完善的供应链,不仅小米也涉足无人机行业,还有许多厂商都想复制小米的“性价比模式”,在无人机市场打下一片天。
  
  “性价比”还是“体验”?
  
  但是,智能硬件特别是消费级无人机的本质是一个硬件设备,终比拼的是体验,是刚需。
  
  什么是无人机的体验和刚需?如果你的回答是“飞行和拍照”,那么你只回答对了20%,无人机的更重要的体验,在“垂直式交互”。
  
  垂直式交互可通过两方面体现:产品设计以及用户体验。无人机系统设计涉及5个层级,由低至高分别是飞行安全和可靠性、影像系统、云台或图像增稳系统、传输系统再到其他功能设计。
  
  产品设计中的垂直式交互就表现为硬件系统互相匹配、软件架构效率大化,举个例子,供应商A提供的电调和供应商B提供的电机都有各自规格,和厂家基于开源飞控所做的控制器之间由于缺乏参数定制,飞控软件不能获取动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是无法满足飞行安全和可靠性的需求。
  
  还比如飞行器空中突然射桨后,是依靠机体姿态倾斜从而反馈射桨迅速还是检测电调输出异常反馈射桨迅速?显然是内部直接响应的效率更高。
  
  垂直式交互重要的表现在于用户体验,也就是产品使用的过程。现如今很多的无人机厂家为了提升产品性价比,往往设计了许多伪需求。真正的智能硬件是需要结合用户图像来设计,否则就不是刚需,只会牺牲产品性能。伪需求可体现在产品功能,甚至是产品本身。
  
  比如昊翔推出的TyphoonH,重点宣传了配备IntelRealSense的避障模块,以及六轴动力还有360度云台,但对用户来说六轴设计增加了重量实际是牺牲了便携性,360度云台看似强悍却搭配了小尺寸CMOS相机。
  
  而近期较热的自拍无人机,比如Dobby和HoverCamera,其小体积无人机的超便携设计堪称大亮点,但对于自拍功能来说却由于减震球的确实,导致拍摄出来的图片和视频“果冻效应”明显,只有6分钟左右的实际飞行时间非常的不实用,因此用户体验较差。
  
  用户体验不能通过叠加需求来满足,而是产品使用过程中一系列交互动作是否垂直化来体现。比如使用专业相机(Red等)的航拍无人机,必须在地面预先设定好相机参数后才能起飞拍摄,一个是无法空中实时调整相机参数,另外也不能本地编辑视频,这就是不好的用户体验。航拍时所需的飞行操控、相机设置、航拍轨迹预设等等都能通过地面APP的实时画面进行操控,然后还能本地编辑分享视频实现社交分享,就是好的垂直式交互例子。
  
  一招鲜,不能吃遍天
  
  “性价比”之于产品销量无疑是一剂兴奋剂,因为市场中的影响多的总是低端消费者,对于这些用户来说,“性价比”高的产品只需要参数一摆,品牌溢价和优良做工统统可以抛在脑后。
  
  但同时,“性价比”之于品牌来说也是一剂毒药,这一点在无人机行业更甚。没有溢价就没有研发,没有研发就没有安全性和稳定性,没有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基础的无人机,空谈销量那就是杀鸡取卵。
  
  更不要提面临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性价比”只能成为企业给自己设下的一种桎梏。手机行业覆辙在前,无人机厂商也不想头顶“廉价”的帽子。
  
  这个时候,有“性价比”并没有错,但是始终只有“性价比”的话,终究也只能苟且的活着。

热门评论

上一篇:智慧城市风头正劲 多企业瞄准跨界创新

下一篇:市场化竞争促进光热发电项目投标电价降低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