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只会让植保无人机陷入竞争的恶性循环
- 来源:迈飞无人机 原标题:植保无人机是高配 价格战只会让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 2016/7/28 11:19:11
- 30916
价格战只会让植保无人机陷入竞争的恶性循环
随着“农业现代化”、“农业”等一系列的概念被提出,农业植保一直被认为是无人机具发展潜力的应用之一,其未来千亿规模的市场,引得企业争相入局。
但客观的讲,植保无人机这块蛋糕吃起来并不容易。植保无人机的发展面临很多壁垒,包括行业标准不完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匮乏、留守在农村的庄稼人不懂新技术、无人机使用复杂、价格高等等。
在有的企业看来,价格高是阻碍植保无人机推广的关键因素
为鼓励无人机推广应用,2015年,部分省市已经将无人机纳入补贴范围。
比如2015年,河南省专门制定了《河南省农用航空器购置补贴试点方案》,选择农用航空器作为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产品。对载药量10公斤和10公斤(含10公斤)以上不同机型,实行省级财政资金定额补贴。
2015年9月18日,福建省农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发布“2015年福建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已归档公示”,多款无人机列入其中。
2015年8月5日,湖北安陆市农业局发布公告:孝感市人民政府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对购置农用植保无人机进行专项补贴。
但是,据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机具包括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而植保无人机并未纳入国家补贴范围。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植保无人机无法大范围普及,关键还是价格。5万至20万的价格对于农户来说有些高。虽然国内绝大多数省份,尤其是在农业规模化生产条件较好的北方平原地区,开始尝试无人机植保的地区越来越多。但是,目前仅有几个省份将植保无人机纳入了“农机补贴”范围,一些潜在客户因为价格问题望而却步。
与传统农机品拼成本,砸钱占领市场正在上演
因此,在国家补贴没到位的情况下,为争取客户,就上演了与传统农机拼成本的价格战。
无人机企业的业务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卖产品和卖服务两种。由于产品难卖,卖服务在近两年越来越常见。目前植保无人机服务的价格约在10-20元/亩•次之间。在去除了人工、硬件等成本后,利润确实不高,甚至还得往里搭钱。
不少无人机企业进军农业时,都怀着雄心壮志,没有考虑复杂的现实因素。现在飞机卖不动,做服务又是亏本的状态,进退两难。忙不迭的跺脚,悔不当初。
现在,烧投资人的钱来抢占市场,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才上演的闹剧,也已经衍伸到了农业。但是,企业单靠烧钱培育出的市场只能是昙花一现,烧完A轮烧B轮,但如果不能平衡植保市场不断膨大的需求和农村劳动力、资金紧缺的现状,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C轮融资就很难实现。
与传统农机拼成本,烧钱争取客户,是一个恶性循环:部分企业砸钱抢占市场、拉低价格——拉低整个行业利润——整合行业没有足够资金进行技术迭代——无人机低端化——为让农民买账,继续烧钱来降低使用费用。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现在这种现象?
从一开始,那些企业的定位就错了,无人机植保应该是一个不跟散户农民打交道的行业。
天翼合创的总裁田甜在接受宇辰网采访时就提到:“我们认为,广大的基层农民不是我们理想用户,我们甚至不建议他们来购买,而是建议更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来使用我们的飞机,这也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趋势。现在都在说BtoC模式,我们不是,我们做的是BtoB。”
业内专家也指出,无人机植保被有些企业带入一个怪圈,明明在效率和安全方面有极大优势,成本高出很多的情况下,强迫所有人忽视优点而只看价格,与传统农机拼成本,这种公司就是行业杀手。植保无人机本来就是为农业打造,活活被偷换概念成了与低端拼价格的农机,造成整个行业无法获得足够利润自我技术迭代。该专家甚至表示,这个行业死了,他们也好不了。
也就是说,无人机喷农药必须在农业上起作用,比如大规模同一种作物的种植,用高投入、高产出的方式来进行大规模作业,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优势。再保证正常的盈利模式,才能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否则无人机永远拼不过传统农机。烧钱占领低端市场,只会把植保无人机行业扰乱。盲目打价格战,后大家的日子可能后都不好过。
《植保无人机:挣农民的钱还是让农民挣钱?》一文中说:“乱指挥一通是不可能做好农业的,没有对土地的敬畏之心,没有胸怀天下的责任感,只拿着热钱贸然进入农业植保的无人机企业,还是趁早退出这个市场,干点见效快、率高的事吧。”
确实,农业从来不是一个需要盲目砸钱,快速换取低端回报的市场。植保无人机是高配,需要在农业中,靠自己的独有优势来说话。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