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大数据时代看“别人家的公司”是如何招聘的

来源:中华网 原标题:大数据时代看“别人家的公司”是如何招聘的
2016/7/22 13:55:58
32738
导读:如你所知,近些年,当媒体在描述某位大佬的时间分配时,花多长时间用于招聘是个日趋代表正确的决策。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如你所知,近些年,当媒体在描述某位大佬的时间分配时,花多长时间用于招聘是个日趋代表正确的决策:乔帮主说四分之一时间在招聘;雷军也表示80%时间曾用于招聘;谷歌人才官拉斯洛·博克在著作《重新定义团队》中则写道:他们把人力资源费用集中用在招聘而非培训上,因为一个优的人才能胜过300个普通人;张瑞敏甚至一言概括为:“企业即人,人即企业”。
  
大数据时代看“别人家的公司”是如何招聘的
 
  一切都指向一点:相比资本,“人”才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大变量,连接的多样性正将人与企业的关系从“雇佣”逐渐推向“共振”。
  
  嗯,与工业时代资本之于资源分配的地位高企不同,人与公司的位置正在发生某种反转,正如吴军先生所言:“19世纪中期的范德比尔特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JP摩根,他们通过运用资本整合了铁路运输、钢铁产业,以及新兴的电力工业,从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当时美国的经济命脉。但今天如果谁还试图这么做就是刻舟求剑了。因为今天全世界值钱的,创造价值的企业都是轻资产的——企业的价值体现在它所拥有的人。盖茨曾经讲,即使微软全部的大楼和看得见的资产都被拿走或者毁掉,只要人在,很快就能东山再起。”
  
  从这个意义上,“19世纪属于帝国,20世纪属于大公司,那么21世纪属于个人”这句话无疑是对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这些的“个人”,与之形成联盟关系。
  
  事实上,将这种找寻搁置在化融合的背景之下则更具意义,看看那些热门词汇,“一带一路”,“走出去”,“引进来”,无一不在涂抹商业语境中的国境线,正因如此,在格局下招揽人才,称得上是任何一家有野心的企业的必选项。
  
  更重要的是,这种需求亦无关“传统”与“新贵”:传统一端,领英中国副总裁于志伟近透露:“我们一共拜访了一百多家国企和央企,这些企业几乎全部都有布局的需求。对于‘一带一路’和海外拓展的需求是百分之五十八,对于产业升级的需求是百分之四十五,对于中国工业4.0升级的需求是百分之四十二,但他们反馈有三分之一是找不到合适人才,百分之三十四的这种类型的大公司都说他们的雇主品牌认知度不高,缺乏吸引力……这些企业走到海外不仅要保留住自己的人才,更多的是把当地人才为我们所用,但是你知道他在哪里吗?你知道他喜欢什么吗?”
  
  而“新贵”一端,谁都知道,当所谓人口红利渐弱,“出海”——甚至“大航海时代”成为不少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常规嘴边的短语。近GGV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先生就表示:“未来10年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黄金10年,但这样的机遇不只在中国,要想把握住机遇,中国企业就需要考虑出海。中国和美国都到了一个特殊的阶段,我把它称之为大航海时代,化将会成为一个大趋势,我们所有的创业公司都需要面对它。中美两国的互联网用户即将达到饱和点,但其他市场依然有广阔的空间。”
  
  嗯,世界正“平”得无以复加,但当企业以视野征才,无疑将面临对等的机遇与挑战:渠道有限,品牌影响力薄弱,文化观念相悖等等,都会成为出海的风浪。
  
  怎么破?今天不妨讲讲华为与微软两家巨头颇具范本意义的征才故事,他们一个“走出去”,一个“走进来”,你也许能得到某种启示。
  

热门评论

上一篇:智能安防已成撬动智能家居大产业的黄金点?

下一篇:中国大数据市场地位不断上升 发展势头强劲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