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火热产业低端我国机器人市场痛点仍存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中国机器人产业痛点及区域分布情况
- 2016/6/24 8:57:01
- 32376
概念火热产业低端 我国机器人市场痛点仍存
六月仲夏,多个城市刷出35摄氏度以上高温,20多摄氏度的沈阳更适合休闲避暑。而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曲道奎近日却颇为忙碌。
6月16日,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成立,曲道奎主持了成立会议,并陪同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开展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当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视察辽宁,曲道奎陪同张高丽察看新松机器人数字化生产车间。
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看来,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当前国内火热的产业之一,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
然而,笔者发现,在机器人概念火热的背后却难掩产业低端化、核心零部件瓶颈以及机器人企业散乱小三大“痛点”。
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研究院院长徐方对笔者表示,“国内机器人企业多为近五年成立,企业规模较小,多集中在系统集成领域,整机研发能力不足。企业数量多,行业分散,也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
“痛点”1:到底是机器人还是机器?
今年3月,谷歌机器人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棋手李世石,再次让机器人、人工智能的概念风靡。然而,从机器到机器人,一字之差的背后隐藏着大量技术难关。
徐方认为,新一代机器人关键技术应该包括视觉感知、认知,轻量化的本体以及新兴材料的应用,可以适应人机协作场合。另外,在人机交互方面需要有更多自然的交互手段,而不是现在的示教方式。
然而从机器到机器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实际上都还有不小的距离。罗军告诉笔者,“现在工厂的机器手臂、物流机器人等还只能算作是自动化机器,多只能算是机器人1.0。真正的机器人应该是机器加上人工智能,并融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能够自我感知、学习、决策,我将之称为机器人2.0。”
罗军认为,中国机器人不仅面临1.0时代的巨大差距无法缩小,又面临2.0时代的巨大鸿沟无法跨越。
今年4月26日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将突破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等标志性产品。
以手术机器人为例,罗军向笔者介绍,目前微创医疗手术机器人基本被美国达芬奇机器人垄断。
“达芬奇机器人被誉为‘的腹腔镜系统’,能让外科医生坐镇立体声控制台通过患者床边的机器手臂实现对内窥镜手术器械的远程控制。从临床经验来看,利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前列腺手术,可更加地解剖和操作,能减少人出血和创伤。”罗军说。
而在国内,手术机器人基本还处于研发阶段。记者注意到,今年6月新松机器人还参股辽宁何氏眼科医院。新松机器人品牌与公共关系部部长哈恩晶向笔者介绍,“参股医院体现了新松在未来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新松目前主要做的是医疗康复、残疾人辅助方面的机器人,尚未研发用于手术的机器人。”
与国外已经具备初级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相比,我国机器人尚难以匹敌,甚至与国外成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我国的机器人依然有不小差距。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版)》显示,国产工业机器人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主要是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大多为三轴和四轴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行业领域的六轴或以上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
此外,近年来,在各类演艺舞台、展会上也不乏机器人的身影。机器人唱歌、跳舞、甚至与人对话,总能引来不少围观。罗军不禁感叹:“这些看似的机器人实际上并没有太多核心技术,更谈不上人工智能。本来应该是的装备,但是现在却被用来唱歌跳舞,机器人被当作玩具。”
“痛点”2:关键零部件大量依赖进口
除了产品缺乏,我国机器人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仍未改变。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被视为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到机器人成本的70%,这也是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瓶颈。
上述白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约有75%的精密减速器由日本进口,主要供应商是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和住友公司等;伺服电机和驱动超过80%依赖进口,主要来自日本、欧美。
以伺服电机为例,实际上国内也是能够生产的,但是徐方告诉笔者:“机器人用的伺服电机和其他设备的伺服电机也有所不同,机器人上需要高速、高精度、高可靠的伺服电机,目前国产的伺服电机只能满足焊接机器人的要求。”
另外,减速器作为连接动力源和执行机构之间的中间装置,用来控制机器人动作,传输更大的力矩,对机器人的精度影响很大。“减速器和伺服电机的情况类似。与通用减速器相比,机器人关节减速器要求具有传动链短、体积小、功率大、质量轻和易于控制等特点。”徐方对笔者说。
据他介绍,现在机器人上使用的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属于的减速器,虽然国内也有厂家生产,但是规模很小,目前RV减速器仍然被日本的纳博特斯克公司垄断,日本的哈默纳科则在谐波减速器上占优势。
此前,有行业人士透露,一台精密减速器四大巨头采购价为3万元-5万元,卖给国内关系好的客户约7万元,关系一般的普通客户约12万元,内资企业采购精密减速机的成本比巨头贵一倍还多,可见其间的利润差别有多大。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